【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政府十二日分別對三家能源公司祭出制裁,當中包括中國大陸國營企業珠海振戎公司。
美國財政部指出,珠海振戎為伊朗成品油的最大買主。而制裁發布的前一天,部長蓋特納才在中國大陸會晤當地領袖,商討如何對德黑蘭當局加強施壓,好讓伊朗中止外傳的核武計畫。
BBC報導,成立於一九九四年的珠海振戎公司,獲中國國務院及中央軍委授權,是中國一間經營進口原油貿易的企業,與伊朗政府有深厚關係。
美國財政部表示,珠海振戎在二○一○年七月至二○一一年一月間,進口伊朗石油超過五億美元,大幅超過美國所設定的交易門檻。
美國國務院指出,國務卿希拉蕊也對新加坡Kuo Oil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私人公司FAL石油發布制裁,兩家涉及共九千多萬美元的投資。
國務院說:「依今天發布的制裁,這三家公司皆無法取得美國出口許可、美國進出口銀行(US Export Import Bank)財務支援以及美國金融機構一千萬美元以上的貸款。」
「制裁只適用於這三家公司,所屬國家或政府並不受其影響。」
此舉也是美國政府就伊朗核子計畫實行制裁的新動作,旨在向伊朗財政和石油部門施壓。德黑蘭當局表示其核子計畫純屬和平用途。
據報導,美國為迫使伊朗放棄核計畫,上月祭出經濟制裁措施,多國在美強力遊說下,決定配合,將大幅減少自伊朗進口石油之際,但中國並未加入制裁,甚至拒絕把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與伊朗的核項目掛鉤。在此情勢下,有分析人士認為,美方十二日宣布制裁中國國企珠海振戎公司,施壓中國意味濃厚。
此外,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主,而任何和伊朗中央銀行有商業往來的外國公司,都將遭美國切斷金融系統的聯繫。對此項措施,北京方面也不理會,堅持伊朗問題「要對話不要制裁」。
在以上情勢下,美國宣布制裁投資伊朗的中國企業,被解讀為施壓,唯效果如何,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