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今年起要課稅,政府為了減少教師課稅衝擊,同意讓既有老師減課十分之一,多出來的課程,需要約一萬五千名代課老師填補。
因而有媒體說,約六萬名的流浪教師有四分之一可找到工作,我想,媒體大概搞混了。無法拿到正式聘書,只能一年一聘的代課老師,就是俗稱的「流浪教師」,因為聘書到期後,要再去考其他代課或正式職缺,而不斷流浪,找不到正式或代課教職,連流浪教師都稱不上,是失業人口。
媒體沒搞清楚狀況事小,政府打算以代課老師消化課程,才是大事,因為代表國家財政無力支付一萬五千個正式職缺,只好以便宜許多的代課老師填補。
代課教師其實就是「約聘雇人員」,而且是低薪的雇員,以國小代課老師每堂課只有兩百六十元鐘點費來看,就算每月滿課(一天八節),月薪四萬一千多元,也比不上正職老師,更別說不可能滿課,而寒暑假無課可代時,就沒有收入了。
最慘的是,代課老師一年一聘,薪資不會隨著年資調整,不知道下一學年度會到那個縣市、那所學校工作,必須隨著工作漂泊,前途沒有安全感;而且,不穩定的低薪工作,年輕時還可承受,到了中老年該如何是好?
這對學生受教權影響也很大,學生每年得適應新老師,師生無法建立長久而深厚的關係,也影響班級經營。
我很好奇,既然代課老師不得不存在,為何不能給予較長的代課約聘書?例如三年一聘,或嘗試建立代課轉正職的管道,例如連續三次拿到三年聘約,有機會優先取得正式教職,減少年紀漸長且教學認真、優秀的老師,必須被迫不斷一年一聘,在島內不斷流浪。
流浪教師的形成,是歷任政府漠視少子化問題,卻在大學廣開師資班學程的結果,是政策對不起他們,雖然代課老師等同是次等公民一樣,如果不再正視流浪教師困境,而做出改革,未來問題還會擴大,就更難解決了。
王春來(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