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怕死。但是,如果我告訴他們:在死之前,必須在病床上躺一個月,身上有各種管路,包括氣管內管、鼻胃管、點滴管、尿管等。有呼吸器二十四小時不斷地打氧氣到肺部,在身旁圍繞的不是家人,而是許多監視及治療儀器。
另外,為了避免管路意外脫落,手腳須被約束。聽完後,很少人會不擔憂這死亡前一個月的痛苦。
二十年前,大部分人即使病重仍在家中照顧,通常這段時間不會很長—因為會喘、吃不下、喝不下、無法休息。健保實施後,醫院增加很多,就醫方便,加上負擔不重,很少人會在重病時不到醫院住院,臥床、管路、機器、肢體約束少不了,雖然是必要的治療手段,但對人造成的苦痛也隨之而來。
還好,麻醉走入醫學,走入開刀房、加護病房,而由麻醉概念演化出來的止痛與鎮靜應用在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身上,不僅減少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提高病人的舒適度,能好好休息,讓身體得以康復,且顯著減少病人死亡率。現今,止痛與鎮靜是重症醫學最重要的核心治療方法之一。
病重時,病痛不僅傷害身體,也傷害尊嚴,唯有止痛與鎮靜,能讓你少痛多尊嚴。
人生百年,轉瞬即過。生老病死必走,不論是達官貴族、平民百姓、家財萬貫、一貧如洗,百年之後一副臭皮囊盡歸塵土。
人生在世究竟所求為何?但求—老死豁達看,莫憂身後事,少受病痛苦,活得有尊嚴。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 吳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