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大選焦慮症候群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2012.01.11
1434觀看次
字級

由於這次總統大選雙方民調極為接近,隨著選舉日期的逼近,愈來愈多關心選舉結果的人民,焦慮感愈來愈重。這種現象來自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選民的得失心重,擔心自己所支持的對象無法獲勝,而呈現膠著的民調、雙方激烈的攻防,不但刺激支持者情緒的亢奮、緊張,也強化他們對於結果不確定所產生的焦慮感。這個原因來自台灣長期以來藍綠對立的選舉文化,藍綠雙方把選舉搞成像作戰一樣,充滿敵意、仇恨的謾罵,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抹黑,加上揮之不去的賄選疑雲,這些低氣壓籠罩整個社會,所以每次重大選舉,相當多的選民都希望選舉趕快結束,因為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當中,著實令人不快。然而可以想像的是,這種藍綠對決的態勢,短期間似乎很難消除,因為政治文化的改變,似乎必須隨選民的民主素養的提升,才能逐漸改善。

選舉焦慮症候群的第二個原因則涉及民主政治的知識面,而事實上能夠根治這個原因的藥方,也可以加速第一個原因的解消。這個原因是:相當多的人民對於民主政治欠缺理解。所以如果透過教育過程,使人民清楚認識民主政治的優缺點,不但可以解除大選焦慮症,也可以改善台灣的選舉文化。

多數人民把民主政治等同於選舉,事實上民主不只是選舉,還包括對於管理眾人之事的一種方法和態度,或者更通俗的說法,它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民主政治顯然不是完美的制度,因為民主政治最重要的邏輯是多數決定,而多數決往往是錯誤的,換句話說,多數人民所作的決定,有可能產生對人民自己是一種災難性的結果。一個愚笨的決策不會因為多數而變得明智,所以多數決不一定可靠似乎是無庸置疑的,因此我們不應盲目迷信多數。

儘管如此,民主政治仍然有其優點,所以民主雖然不是完美的,卻似乎是不可取代的。當代民主政治最大的特色有二:監督制衡和定期改選。監督制衡使得不論是誰選上總統,都要受到國會和媒體的監督;定期改選讓人民錯誤的決策可以在下次改正,所以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態而不是例外。這兩點造成民主政治的優越性是:制度性確保社會的長治久安,所以民主政治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如果台灣人民深刻理解這個道理,就比較不會產生選舉焦慮症,因為民主政治主要是靠制度,而不是靠人。當然選對了人,會比較好,但是一般人民對於候選人所知有限,在一個選民眾多的大型選舉中,我們很難期待人民的資訊充足、判斷正確,但是即使選錯了,也不會萬劫不復。

民進黨說,馬英九再當選台灣就完了;國民黨也說,蔡英文當選台灣就完了。如果真是這樣,台灣不就註定完蛋了嗎?其實這種宣傳嚴格說是對於民主政治理念的一種誤導,背後的精神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以恐嚇支持者選錯人會如何如何的作法,實在不是正確民主概念的傳遞。可以確定的是,蔡英文當選不敢也不能台獨,馬英九連任不敢也不能傾中賣台,因為在民主機制中,即使是總統也不能為所欲為。

如果民主政治的人民是頭家,選舉是頭家選擇新僕人的時刻,所以除了精挑細選之外,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高高興興才對。大選焦慮症應該是人治的威權時代才會有的病,成熟的民主社會不必過度期待聖君賢相,因為制度就可以保證社會穩定進步的起碼水準。想通了這一點,我們的民主政治才會成熟,因為只有成熟的民主公民,才可能出現成熟的民主政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