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不會說話的腦性麻痺患者徐翊庭,靠著一台輔具電腦和外界溝通,他用膝蓋敲鍵盤,一個字要花三分鐘,創作了兩本詩集。這學期到玄奘大學中文系選修現代詩。學會打字後,他在螢幕上秀出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帶腦麻者走出黑暗」。
「風四處飄,呼喚雲請它去旅遊,身邊突然跟著一群麻雀,牠們停在樹上稍作休息,開口邀請樹一同上路。樹說,我就在這兒等疲憊的妳們,讓妳們有個棲身的住所。」徐翊庭創作的詩〈樹說〉,短短七十四個字,花了他近一個小時才完成。
他的鍵盤在桌底下,靠著記點和線的輸入法,輪流以「膝蓋」敲打兩個鍵盤。他說,打字不難,「抓到力道就好」,這樣才能「和外面交朋友」。二十歲的徐翊庭出生時,母親盧玉美難產,全身發黑來到這世界,幸運搶救回來,但腦部缺氧,讓他四肢無力,不能坐立,無法言語。
盧玉美說,她因生了極重度障礙的兒子罹患憂鬱症,差點輕生,但「兒子都沒放棄自己,我怎麼能放棄他?」她本在貿易公司上班,為照顧翊庭辭職;在竹科工作的父親則當兒子漫漫復健路的後盾。盧玉美每天念書給翊庭聽,從幼教書到散文都念,徐爸爸愛看電影,從兩歲起就帶著翊庭往電影院跑,「照帶正常孩子的方式帶他。」
沒電腦以前,徐翊庭想說話,旁人得念「ㄅㄆㄇㄈ……」讓他點頭,小六時,盧玉美幫徐翊庭買輔具電腦,從此他禁錮的心終於有了和外界溝通的管道。
徐翊庭「廣泛涉獵」,最喜歡金庸《倚天屠龍記》,最喜歡的電影是《哈利波特七》。盧玉美說,徐翊庭雖然無法表達,但智力正常,讀國小、國中特教班,他嫌老師教得無聊,不想上學。求學幾乎一路自學,拼拼湊湊吸收新知。
徐翊庭十歲時,創作第一首詩,他在詩中形容自己是「奇妙的小花兒」,還用詩將復健拉筋的辛苦寫出來,對生活的觀察都是他創作的靈感,盧玉美說:「他雖不會說話,但一切看在眼裡。」
徐翊庭說,他的願望是成為「生活達人」,關心自己和父母,他形容自己「什麼都有」,「有家人的關愛和視覺上的饗宴,在我心中,等於擁有一個富麗堂皇的家,所以我是一個富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