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出眾、品學兼優、事業有成、談笑風生的人,往往是被人嫉的對象,而嫉他的人,肯定是樣樣都比不上人家,因此俗語有這幾句話:「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又說:「鐵漢不怕天來磨,庸才就會嫉人。」仔細想想,這些話的確有點道理。
先從字面來看;嫉、、妒、媢,這四個字的意思相差不多,都是「見不得人家比我好」的情緒反應,不過古時比較講究:「以色曰妒,以行曰忌。」又「害賢曰嫉,害色曰妒。」又「夫婦曰媢,婦妒夫曰。」這樣分得太麻煩了,因此字典中說:「凡嫉忌者皆曰妒,與同。」它是一項很壞、很惡的習性。
當人們心中萌生妒意的時候,會使理智錯亂、情緒激動、惡意洶湧、心情挫折,接著立即顯現在眸光和臉色上,流露在語言和舉止間,可能表情非常不悅、語言相當酸刻、行動有點反常、笑容瞬間消失,這就是妒態。
古賢造字,都有所本,、妒、嫉、媢四字均從女旁,好像是專屬女性的特長,事實也不盡然,因為男人也很善妒,不過妒因與女人稍有差別:「女妒於家,男於社;女擅色,男擅妒賢」、「國不乏男,家不乏妒女。」
男人在社會上,對於比自己聰明能幹的人、長得帥氣的人、家世顯赫的人、能言善道的人、老婆賢美的人、女友成群的人、位高薪厚的人、身懷特長的人,往往會暗自嫉妒,只是不像女人那樣妒態顯著,通常都是隱藏於心而巳。
歷史上載有「妒女泉、妒女津、妒女祠」等,均確有其地,傳言鑿鑿。如眾所周知的隋朝獨孤皇后、漢代的呂后、唐代的魏徵夫人等,都是嫉妒得令人汗毛直豎,醋勁酸味濃得會薰死人,如果不慎娶到一個善妒的太太,這位仁兄就等於終身戴上了一付腳鐐手銬。
《孔子家語》中訂有女人「七出」的條例,其中第四出就是「嫉」,比惡疾、多口舌、竊盜的等級還要高。《顏氏家訓》說得更恐怖:「禍之興自愛姬,生於媚,以至滅國!」
妒態是人類的本性,連幼兒都會妒嫉母親摟抱別人的小孩,何況成人?項羽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排場,說得幾句壯語;「有為者,當若是!」所以妒恨在心,不如發奮圖強;嫉妒別人,不如淬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