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香江票房 《那些年》啟示錄

王瑞 |2012.01.04
1058觀看次
字級

國片蕭條20年 重新攻占海外華語市場 展現台灣文創能量  證明只要努力追夢 就能開創藍天

二○一一年的最後一天,九把刀執導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票房超越周星馳的《功夫》,成為香港影史上最賣座的華語電影,並將進攻大陸市場。

對看香港電影長大,承受了十餘年國片蕭條的台灣人來說,《那些年》在香港的賣座成功,意義非凡,象徵國片不只重新贏回本地商業市場,也重新踏出攻占海外華語片市場的第一步。

二○○八年,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創下五億元票房後,台灣商業電影陸續回籠,接連推出《冏男孩》、《聽說》、《父後七日》、《雞排英雄》、《艋舺》、《賽德克‧巴萊》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雖然進軍香港、東南亞市場的成績不盡理想,但對蕭條將近二十年的產業,復甦後能快速輸出海外,已是了不起的成就,畢竟蕭條多年的產業,許多人才、技術都斷層,必須重新培養。

國片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把故事說好、把技術磨好、把行銷搞好,及把基本觀眾群穩住,再思考未來的方向,不用急著找中國大陸合拍,以搶進中國市場,不用為了迎合中國大陸或其他華語片市場,就改變自己的創作,香港電影近年來邊陲化與沒落,就是太過根據大陸市場需求而修改情節的結果,要記得,說個動人的好故事,永遠是電影最迷人的核心價值,拍攝技巧不純熟可用熱情和好故事彌補,如果失去說故事能力,再多的資金與技術都救不回來。

我當然希望《那些年》能進軍大陸成功,甚至橫掃東南亞市場,證明國片能走得更遠。

不過,更希望的是從業人員能穩紮穩打,不要因為一時的好成績而自亂陣腳,或犯了過度供給大忌,即將到來的春節檔期,共有七部國片上映,恐會造成「多殺多」,讓好電影輸掉不該輸的票房,這對台灣電影來說是一大隱憂。

不過,無論如何,當政治紛亂不休,景氣停滯,台灣還有影視文化蓬勃發展(偶像劇和唱片產業也從谷底翻身,成為華人文娛產業龍頭),象徵台灣旺盛的文創力和生命力,並沒有因為大環境不佳而黯淡,反而愈挫愈勇,希望這股成功的力量能帶動更多人投入文創產業,及激勵每一個產業升級,帶領台灣創造下一個繁榮盛況。

《那些年》的成功是對景氣低迷、政治紛亂的台灣社會的啟示,只要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就算沒有人看好、大環境再惡劣,還是能開創一片藍天,也期許這樣的成功能振奮二○一二年的台灣,有更多的台灣之光發熱。

王瑞(新北市

/文化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