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華英
聽朋友說起,有對年輕夫婦生了孩子後,每當夜晚孩子哭鬧不休,就去敲公婆的房門,把孩子交到婆婆手上,然後夫婦倆就回到自己臥房,關上門,安穩入睡。或許因為婆婆體諒他們隔天要上班,所以願意幫他們哄孩子入睡,可是年輕的夫婦可能沒想到,老人家的體力怎禁得起夜夜孩子的啼哭聲呢?
記得二十多年前初為人母時,感謝娘家的母親為我做月子,還日夜幫我帶孩子,每逢假日回婆家時,可能是換了不一樣的環境,孩子的哭聲隨時就像拉警報一般讓人措手不及。婆婆看我抱著孩子搖得手都快斷了,就會主動拿起長長的背巾,把哭鬧中的孫子「捆」到她的背上,不一會兒孩子就安靜的睡著了。年輕的我很佩服婆婆的本領,只是顧及形象,總不習慣用這種鄉下人的「土法」帶孩子,現在想起來,當時真是太不聰明了。
白天孩子有人輪流抱著、哄著,倒還應付得了,可是入夜後,新手媽媽的挑戰才真正開始。明明餵完奶,尿布也換了,怎麼還不睡?為了擔心夜裡孩子的哭聲會吵醒隔壁的公婆,我和外子只得輪流起床抱孩子,眼看時鐘一點、兩點過去,我們還在跟作息日夜顛倒的孩子奮戰,外子猛打哈欠,我的眼皮也快要不聽使喚了,兩人真是欲哭無淚。後來婆婆敲門,要我們把孩子交給她哄哄看。白天已經讓婆婆帶,晚上怎麼好又麻煩她,我這個正牌的媽怎能輕易就宣布放棄,於是我隔著門喊著:「媽,不用了,我們自己來就好了,您去睡吧!」不知過了多久,孩子擺平了,我們也累癱了。
雖然帶孩子的過程十分辛苦,常常白天掛著貓熊眼上班,但是因為有這樣艱苦熬戰的經驗,才更能體會父母生養我們的偉大,以及新生命所帶給我們的使命和希望,現在我常跟孩子提起從前外婆、奶奶如何想盡「步數」,讓他們乖乖就範的趣事,從他們靦腆的笑容裡,我想他們應該已體會到什麼叫做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