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子
日前看到家庭版〈幫助媽媽成長〉一文,心裡有好些感觸。小時候,媽媽總是在身邊陪我們成長;長大了,發現媽媽不大能教我們了,但是,現在的我可以和媽媽一起成長。
我記得小時候,剛從果園裡工作完畢的媽媽,會拿著大大彎彎的鐮刀幫我們削鉛筆,還會教我們算數學,看我們的功課。另外,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年代,鄉下地方極欠缺課外書籍,因此爸媽幫我們訂了《國語日報》,因為老師說,看《國語日報》可以增加語文能力。於是,媽媽陪我們看報紙,教我們拼音,念故事給我們聽。那時,一份報紙五個人看,很划算。
一晃眼,我們都長大了,到大都會工作,遠離家鄉和爸媽。
有段時間,媽媽很不快樂,也許是因無法和爸爸溝通、也許是經濟壓力、或是伴隨更年期的憂鬱症、還有小孩不在身邊的空巢期無奈,總之,媽媽的眉頭總是深鎖著。每個月我們幾個孩子輪流排班回家,帶媽媽出去散心。沒有輪到的人,則試遍各種方法:買蠟筆和圖畫紙、錄音帶、書籍……希望媽媽快樂,但效果總不佳。
我出社會工作後,用第一個月的薪水,給自己和媽媽訂了三份禮物。我幫自己訂了一份《國語日報》,除了教學工作上的需要,另一個原因是為回味童年。另外再訂二份《人間福報》,一份留在新竹自己閱讀;一份留在高雄給媽媽,就像每天都有人陪伴在媽媽身邊。一路走來,也有近十年的時間。有時打電話回家,就會問媽媽,今天看《福報》了沒?有沒有看到哪一篇?有沒有看到到師父說……媽媽知道女兒的心意,希望她快樂,心裡得到寧靜的力量,能離苦得樂。
這樣一點一滴慢慢開啟的佛教因緣,漸漸地,我發現媽媽的面相和心情不同了。果然像師父說的「心開、運開、福就來」。媽媽不再愁眉苦臉,連帶的整個運勢都好轉。
一直到現在,媽媽在菜市場賣水果時,身邊總會帶上一份《人間福報》。沒有客人的時候,她就掛上老花眼鏡閱報,在我心中,那是一幅很美麗的風景。
這兩年我偶爾有零星的文章,刊載在《福報》上,媽媽好驕傲、好開心,「為媽媽書寫」也成了我寫作的最大動力,我知道媽媽每天都有認真閱報,找女兒的文章。
小時候媽媽為我閱讀,長大了我為媽媽書寫,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