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今年八月起,在成人健檢項目中,新增代謝症候群篩檢,其中一項為測量腰圍。但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發現,國內超過六成民眾不知健康腰圍標準,在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的五大好發地區中,僅一成四可正確回答健康腰圍標準。
分析衛生署最新十大死因報告,與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有關的死亡風險排行榜,前五名分別為花蓮縣、台東縣、南投縣、嘉義縣、苗栗縣。這些縣市民眾死亡風險為大台北地區的兩倍。
調查發現,這五縣市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認知狀況極差,超過九成三民眾無法正確說出代謝症候群的完整內容,而能完整了解代謝症候群內容者僅百分之六點六,較三大都會區的百分之九點八更低。
為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出「3D生活飲食對策」。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指出,一是Do Control,定期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特別是腰圍健康。二為Do Healthy Diet,挑選低脂高纖多蔬果的健康食物,把握少油鹽糖的烹調原則;Do Exercise則是分段做、累積計算運動量,每天運動超過三十分鐘。
如何正確量腰圍?國民健康局指出,調整皮尺,讓皮尺通過肋骨下緣與髖骨上緣間的中間點。如果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三十五點五吋(九十公分)、女性腰圍大於或等於三十一點五吋(八十公分),就代表腰圍過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