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無感與有感

文/永固 |2011.12.25
810觀看次
字級

各位福報佛學院的讀者朋友們,看過今天的課文「佛陀的憂喜」,您是否會覺得奇怪:佛陀不是覺悟的聖者嗎?怎麼會有憂傷或喜悅的情緒作用呢?甚至疑惑:佛陀難道還有分別心,認為女性不如男性,不能成為繼承人嗎?

如果您這麼想的話,那佛陀的眼淚可就白流了。還是讓我們重返佛陀在大樹下,為大眾說法的場景吧!

許多弟子在聞法之後開悟證果,但佛陀卻不樂反憂,因為不論多少人證得阿羅漢果,都只是自修自得的自了漢,不會發心說法度眾,所以不是法王之子;如同傳統家庭裡,嫁出去的女兒就無法繼承本家的家業一般,佛陀怎能不憂慮大法失傳呢?

還好,一會大眾非常的「有感」,看到佛陀潸然落淚,隨即「三千大千世界為之震動,無數天龍八部和人民都發起了追求佛道的大心」,而佛陀在感受到大眾都願意發心修學菩薩道之後,這才轉憂為喜,露出歡喜的光采。

其實,佛陀平時是不輕易笑的,笑必有因;笑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落淚。但,萬一在場的大眾對佛陀的憂傷「無感」呢?如果讓現代人穿越時空,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憂心落淚的現場,會是有感還是無感呢?

答案因人而異,「無感」,到底是因為自己遲鈍,所以沒有感覺?還是外境太弱,以致於感受不到?

在我的理解,多少是因為人心麻木,欠缺對生命的感受力,於是形成不會感動的一代。「不會感動」才是問題所在。

過去的農夫每天與大地為伍,用汗水灌溉手中的秧苗,因為參與了這些植物成長的過程,所以對生命充滿感恩。可見感動來自參與、來自付出,是在投入過程中受到感動的。

您有多久沒有感動了?走過民國百年,您對身邊美好的人事物有感嗎?

佛光山真是一個奇妙的地方,最近才圓滿了水陸法會、三壇大戒、「佛祖巡境 全民平安」行腳托缽活動,同時全山也掛起了燈,而每天清晨到佛陀紀念館出普坡,數百人不分彼此,像螞蟻雄兵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追隨大師的腳步,走出一片人間淨土。

福報佛學院的讀者朋友們,全新的一年即將揭開序幕,歡迎您到佛光山以及佛陀紀念館一遊,讓感動的力量,帶著我們迎向「龍天護佑、吉祥如意」的一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