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期生命的學習歷程】 靈性照護點滴

姚建安 |2011.12.22
862觀看次
字級


法師問病人的兒子對母親的病有什麼想法?兒子說生死有命,每人都要面對,雖然捨不得,希望母親能好好面對生死關卡。病人的先生則說會勸太太放下,不要想太多。

法師邀請病人至病房的小佛堂禮佛,病人的妹妹是虔誠佛教徒,覺得姊姊這個階段最需要宗教信仰,如果病人出院,也希望法師能至家裡開導。

病人先生對我說:「來這裡,讓她很舒服,你們都是我們的貴人,還有法師的加持(法師回說,是佛祖才有力量加持),都是對她最有力量的幫助,很謝謝你們真誠關懷與細心照護。」

靈性課題是末期照護的核心議題,尤其病情嚴重到不可治癒時,更能接受死亡的主要支撐力量。在安寧緩和醫療透過生命回顧、心願完成以及肯定生命的意義,病人就能感應靈性的存在。

第一步要接受病情,若沒有站在病人的立場,溝通和對話就會困難,故從不接受病情,到接受即將死亡的轉換過程中,去陪伴病人,並隨時做醫病互動。

溝通技巧分成四個部分:陪伴、傾聽、同理、分享,病人有很多抱怨的事情、不甘願、做錯了,感覺好像被遺棄一樣,自我尊嚴受損,無法活動、自我和他人放棄了,認為馬上要死掉,極度的憂鬱,死亡恐懼就會成為困擾。

沒有接受病情的情況下,會導致生死困頓。病人若沒辦法在靈性課題裡,透過接受病情、接受死亡以及做死亡準備,靠自己的感應與證悟,把靈性困擾消除掉,此時還能做的是陪伴和溝通。

以病人為中心,是讓病人面對生命末期這個情況,在陪伴、傾聽、同理的溝通技巧中,能夠協助讓病人面對現實,有空間和時間做調適。在分享方面要珍惜每一天、活在當下,怎麼讓病人在面對挫折時免於焦慮、憂鬱,得到自在和解脫才是分享。

靈性照護首要把它拉回現實,多關心困擾病人的症狀,確保病人的症狀改善,從團隊的悉心照顧裡讓病人感動,讓病人卸下心防,放下自己的執著,能夠聽進別人講的話。溝通不要講太多話,同理病人,用心陪伴就好。(下)

(作者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