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千人引頸翹首、殷殷期盼中,佛陀紀念館終將落成,此一融古今創先鋒的宏偉建築群,本身就集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宗教美學之大成,加上處處可見的藝術元素,可說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大型藝術教室。為呼應佛館一系列落成啟用活動,以藝術歡迎、擁抱來自海內外信眾遊客,精心安排《佛陀傳——悉達多太子》英語音樂劇、歌仔戲《玉琳國師》以及「楚風湘韻——兩岸民間樂舞專場演出」,作為此一盛事的隆重獻禮。

文/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
《佛陀傳——悉達多太子》英語音樂劇,來自世界音樂之鄉菲律賓宿霧,是由一群愛歌唱、舞蹈、戲劇的青年,因感動印度悉達多太子不忍眾生苦而尋求真理,覺悟後對眾生平等的體證,以及八正道的人生哲學啟發,以優美弘亮的歌喉,傳唱出佛陀一生動人的故事。此齣音樂劇將於佛陀紀念館落成典禮系列活動中演出,意義更是非凡。 圖/人間社記者慧延
菲國素人 演活印度佛陀
表演一開始,由還是小孩的悉達多太子兒子羅羅,以串場旁白方式掀開音樂劇序幕,氣勢磅礡、別出心裁的舞台設計,配以電腦特效巧思變化的燈光效果,色彩繽紛的服裝與肢體豐富的舞蹈,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走回古印度王朝,加上優美的樂曲旋律,雷霆萬鈞的氣勢和幕幕扣人心弦的劇情,牽引每位觀眾的心。
故事內容取材自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著作《釋迦牟尼佛傳》,分二十二幕,演唱十五首歌曲,皆是特別為該劇創作的曲子,其中六首採用「星雲大師人間音緣歌唱比賽」中得獎作品。自二○○七年起蘊釀,至今已演出二十三場,透過音樂與舞蹈,鋪陳悉達多太子出生、證道、涅槃的歷程,獲廣大觀眾熱烈回響。編劇、音樂、舞蹈、服裝設計、舞台布置、燈光、音響等則由菲律賓專業人士一手包辦。
劇中演員多達七十多人,都是宿霧市民,有小學、中學、大學生及社會人士。數年來,演員從兒童步入青少年,有些人累積經驗和成績後,出國深造或加入職業劇團。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原本是天主教徒的演員,在演出期間生活完全與佛教結合,更在演出過程中和佛教相應,二○○九年時,全劇演員一起皈依星雲大師。他們說,佛教豐富了他們的生命體驗。
專業演出 觀眾感動落淚
現任佛光山菲律賓描戈律圓通寺監寺覺林法師,在擔任宿霧市慈恩寺監院時,與當時的國際佛光會宿霧分會督導陳祖仁和會長林玉珊,希望透過藝文活動弘揚佛法,而招募團員籌組了佛陀傳劇團。因團員都不是職業演員,所以利用下課、下班後的晚間八時練習到十二時,顛覆了菲律賓人平常作息習慣,精神令人感動。
每個演員平均有三、四個角色,必須依序穿上三、四件衣服,在演出中不斷更換,心情和表情也要一再變換,所以沈靜穩定的心緒是很重要的。因此彩排前,演員都會先作半小時禪修,讓心靜定下來。
菲律賓佛光山總住持妙淨法師說,星雲大師很早就發現菲律賓人的潛能,知道音樂對他們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加上佛光山藝術學院提供很好的訓練及認識佛教的機會,至今成果斐然,造就了一個跨越國界、宗教、語言的表演團隊。妙淨法師透露,曾有觀眾表示,雖聽不懂英文,卻能受演員和故事的感染而流下感動的眼淚。
加入劇團 當地青年目標
妙淨法師表示,菲律賓曾被殖民統治四百多年,透過這樣的演出,讓參與者生出很大的自信心,每個人都對未來懷抱希望。菲律賓人在歌唱方面真是有天分,佛光山提供給他們很好的舞台,加上專業師資嚴格的指導,訓練過程可說非常紮實。劇中每個演員都可互相補位,不會因某個演員臨時有狀況而影響演出。
另外,令人感動的是,陳祖仁雖已往生,但他的同修林玉珊及加入劇團演出的兩個女兒,仍為演出盡心盡力。而今,能加入佛陀傳劇團,已成為當地能歌善舞的年輕人努力爭取的最高目標。
每次演員來台灣巡演,乃至到佛光山看大師,心情都很歡喜。他們很感謝大師把人間佛教傳到菲律賓,願以最虔誠、最禮敬的心,為佛館落成演出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