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在大學校長會議以「學術研究與經濟發展」為題演講,他表示,過去外界都認為學術界不該涉及產業發展,應只專注「出於好奇心」的學術研究就好,結果反而造成產業與學術「各走各的路」。他認為,研究可改為問題導向,幫產業實際解決問題,尤其學術與產業之間,應該要有連結。
身陷宇昌案風暴的翁啟惠,昨天談到學術研究與經濟發展時表示,政策面對於學術參與產業發展,要拿捏更精準,尤其是「財務回饋」的設計制度與法規必須到位,才能讓產業與學術的連結有好結果。
翁啟惠強調,過去學術界研究題目,都是出於好奇心,但研究成果與產業發展的需求各分東西,完全無法連結;他更舉例,台灣這幾年的發展,學術界研究議題很多元,但台灣產業卻集中在電子業,造成台灣的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不平衡。
尤其是學術界研究的題目,教授認為很重要,很多都是自己想出來的,但對於產業或其他人來說,卻不覺得這些問題有什麼重要性。翁啟惠認為,基礎研究很重要之外,配合國家產業發展,學術界也能透過共識徵求計畫,以問題導向的方式,進行產業發展需要的研究。
翁啟惠更直言,很多研究與產業有連結,但參與技術轉移或產業發展時,得先考慮道德與利益衝突;過去都用公務員角度看學術界,造成技術轉移的過程出現阻隔,如今「科技基本法」 立法通過後,期望能改善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