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親如兄妹的宋宜璋與蕭尊賢五年來走遍故宮、台北植物園、烏來、坪林、大雪山、合歡山、新中橫等各角落,用像機記錄下出一張張如油畫般的鳥類生態照片,他們把作品發表在相片分享平台Flickr上,鏡頭裡的鳥有情緒,擁有各種表情,引發全世界網友對台灣生態豐富的讚嘆,昨天發表《飛羽台灣》新書。
宋宜璋雖投入電子業,但從大學時代就喜歡藝術與攝影,五年前為了紓解工作壓力,他請蕭尊賢當司機,陪他走訪各景點,一起等鳥、賞鳥、找鳥。
對很多攝影家來說,拍攝鳥不外偽裝、誘食、鳥音等方法,但宋宜璋卻有個私家小秘方——同理心。他指出,所謂「驚弓之鳥」,就是鳥都隨時保持警戒、不輕易入險境,因此他們與鳥易地而處,嘗試以同理心來推想如何與牠互動,使鳥感受到他們的「不具威脅、尊重」,鳥才會在自由的場景內活動,才得以拍下一張張鳥演員的真實演出片段。
宋宜璋表示「拍鳥很辛苦」,除了颳風、下雨、地震等氣候上的不確定性外,一定要練好「等功」,比如鳥類求偶的動態,在某一季節才拍得到,錯過了或沒拍好,只好明年再來,平均一張照片需要等待三、四年才能達到完美。
宋宜璋說,即使每一次外拍都需要等待三、五天,但在大自然裡遠離都市叢林,人是放鬆的、開心的,一點都不覺得日曬雨淋的痛苦,而且在野外感受四季變化,接受大自然洗禮,「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