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幼童搭乘機車,後座墊太滑、腳踩不到側板,所以父母讓他們站到前面,看得到、又有雙手護住,覺得較安全。但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說,若發生事故,如此幼童將成為第一衝擊者,傷亡率最高。台北市交通文教基金會與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昨偕專家學者指出,機車對幼童而言是最高風險的載具,政府與家長都應重視。
依據交通部數據,顯示九十九年騎乘機車的死亡人數為一千兩百八十七人,居所有車種之冠,而運輸安全網站資料系統指出,九十八年十四歲以下兒童因乘坐機車造成死傷者有五千三百零一人;靖娟基金會自九十六年至今年十一月兒安死亡車禍案件統計,兒童的死亡率更是成人的一點二五倍。全台兒童搭乘機車比率的調查則指出,有六成兒童每天至少搭乘一次機車,依據內政部統計五至十四歲兒童人數約二百六十六萬人推估,高達一百六十萬名兒童暴露於乘坐機車可能帶來的危機,因此不當搭乘機車就等於將兒童置於最危險的環境中。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根據標驗局的標準,國內安全帽的最小頭圍為五十公分,只適合六歲以上幼童使用,三、四歲的兒童配戴會出現「密合空間超過一指寬、由後輕拍帽子會移動」的狀況,都屬於不安全範圍,而六歲以下兒童的腳搆不著機車側踏板,也很危險。羅孝賢補充,家長以為孩子在前面比較安全,事實上事故發生時,家長不只無力保護,孩子的頭部會優先撞上儀表板,成為「人肉氣囊」,死亡率最高。
羅孝賢建議,家長能不使用機車運輸就不用,手牽手上學,亦能增加親子情感,或者改搭公車。家長要有危機意識,政府也該訂定法令,維護兒童安全。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吳福濱呼籲,學校附近保持人車淨空,騎乘機車務必裝備齊全。
林月琴呼籲,兒童搭乘機車應遵守「注意頭手腳、穩坐最安心」的原則:頭戴安全帽、手緊抱大人、腳踩側踏板、穩穩坐後座、不超不快最安心。實際請幼童示範發現,三歲兒童無法找到適合的安全帽,五歲幼童乘坐機車時腳無法踏到車踏板,只有國小階段的孩子能符合安全乘坐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