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湯圓,多一歲;冬至吃湯圓,表示一年又過去了。湯圓也是喜慶應景食品,更是庶民的點心。
早年湯圓普遍吃法,甜的加糖水,鹹的煮茼蒿,頂多加點油蔥酥、蝦皮或肉絲。現在經濟富裕,吃得比較講究,變化也較多,且更重養生。
甜湯圓可加紅豆、綠豆、花生、薏仁、蒟蒻、桂圓,也可加水果丁,如蘋果、鳳梨、草莓、芒果、金桔,也有人加紅棗、枸杞。
鹹湯圓可加油豆腐、豆皮、百頁,豆芽、香菇、香菜,香椿則是起鍋前再加,以免變黃。還可加麻油和胡椒粉,也有人用藥膳煮湯圓。
為避免糊成一團賣相差、難處理,婚宴上的湯圓都是「乾處理」,水滾煮熟撈起,沾上糖粉、花生粉、芝麻粉或抹茶,也有用油炸的。
現在,乾湯圓還有新吃法。把搓好的湯圓,放入不沾鍋(不必放油),瓦斯爐開最小火,等表面乾爽就可擺盤,可沾果醬、蜂蜜、沙茶、芥末;喜歡西式口味則可沾巧克力醬、起司、優格、三合一咖啡,不油不膩隨自己喜愛。
新手煮湯圓不知是否熟了,其實一點也不困難,湯圓浮起來就是告訴你,它熟了!
由於湯圓用糯米磨成,含澱粉,不易消化,也容易脹氣,不宜多吃,加上糖、油,更是肥胖大忌,讓減肥者又愛又恨。縮小湯圓的個頭,清淡處理,以養生方式烹調,才能過個健康歡喜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