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澎湖每到秋冬季節都會吹起強勁的東北季風,是絕佳的風力發電場域。
國科會委託澎湖科技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民國一○五年海底電纜如期鋪設完成,澎湖秋冬過剩的風力發電電力,就可源源不斷輸回台灣,減少國內火力發電成本,可以對節能減碳帶來一些貢獻。
主持研究的前澎湖科大校長、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教授林輝政表示,澎湖每年有將近五成的日子發電可達滿載,遠高於德國、英國、丹麥,也比台灣的三成至三成五要高,非常適合發展風力發電。
林輝政指出,澎湖的風力發電一年有四成多的日子、約一百五十多天「滿載」,比台灣本島、德國、英國都多。
中國風電集團三月時曾經透過某台灣公司到澎湖縣議會簡報,並表達投資澎湖離岸風電一千億元的意願。「如果我們不做,別人會搶著做!」
台電尖山發電廠副廠長歐致誠指出,澎湖目前的瞬間用電量約四萬瓦,中屯及湖西風力發電站的冬季風力發電瞬間電量為一萬瓦左右,約占用電量的四分之一。
未來所有陸地及離岸風力發電機組全數完成,秋冬季風力發電的瞬間電量攀升到十萬瓦。
若澎湖、台灣間的海底輸電電纜,如期於民國一○五年鋪設完成,就可將用剩電力輸回台灣,節省購買原油外匯,還可節能減碳、提升澎湖當地經濟及提供就業機會。
未來澎湖龍門村、講美村及大赤崁地區將設置十一部陸地風力發電機組,另在龍門村外海設置四十部離岸風力發電機組,架構澎湖低碳島的風力發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