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叔碧
Q:我常無緣無故感到疲倦,看過醫師一切正常,只叫我多喝水,但始終就是心煩、焦慮,情緒起伏很大,請問我的身體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A:人體能量的製造過程離不開水分。能量就是在水運轉這個泵中把鉀元素送入細胞內部,把鈉元素送出細胞外部的過程中產生。若要順利進行這個過程,細胞內部需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水分。
我們喝下的水被用於消化、吸收、製造能量、清除垃圾等,剩下的水分由小便排出。不經常喝水,身體沒有足夠的水去製造能量,人就會感到疲倦、心煩、焦慮、憂鬱。
當體內缺水,不能生產出充足的尿液,身體只好挪用部分核心物質作為抗氧化物質,處理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毒性垃圾。這些核心物質包括生長不可缺少的胺基酸色胺酸,及新陳代謝不可少的胺基酸酪胺酸。這兩種物質被用作中和肝臟毒性垃圾的抗氧化物質。
色胺酸須從食物中攝取,是保持整合身體機能平衡所需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褪黑激素的製造原料。當體內缺水時,不斷消耗用於新陳代謝的一部分必需胺基酸,人就會感到全身無力。當情緒起伏愈大表示體內乾燥加劇。
酪胺酸是大腦用於製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如果酪胺酸被挪去解除體內毒素,神經傳導物質的活動將會減少,人會失去活力,情緒也會變得憂鬱。
身體缺水導致垃圾堆積體內,會用全部的能量去清除,而不執行細胞再生工作,導致消化器官和淋巴系統、腎臟等失去正常功能。
飯前飯後不要馬上喝水,會稀釋胃內消化液,導致胃部不適,吃飯時喝水會促進糖分吸收,易導致肥胖。湯泡飯不利於身體健康。最好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再喝水。
體內水分不足,大便在通過小腸和大腸時,會變得又硬又圓。當缺少潤滑劑,移動速度將變得緩慢就會便祕。
大便在體內停積愈久,二氧化碳和沼氣等有害氣體會被人體吸收,導致頭痛、噁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且致癌物質和體內垃圾與大腸長時間接觸,大腸細胞易發生變異,導致大腸息肉或結腸憩室,嚴重甚至導致大腸癌。
體內乾燥時會導致激素分泌不足,易使人變胖,尤其缺乏生長激素會減少肌肉量且增加腹部脂肪,減少肌肉量會降低基礎代謝量,使人陷入肥胖的惡性循環。
血液中的水分若不足,導致腦細胞缺水,大腦無法獲得所需的氧氣和營養,腦細胞功能會下降,恢復能力和傳遞訊息能力也會下降,記憶力自然降低。
喝水可清除體內毒素。皮膚就像篩孔很細的篩子,當水分通過這些篩孔蒸發時,體內廢棄物會隨著水分排出體外。廢棄物將散發出令人不悅的氣味,水分愈不足,體臭會令人退避三舍。
(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暨國民健康局運動健康促進指導老師、中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