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艱澀印象 科學也能從觀察中體會

羅智華 |2011.12.16
2280觀看次
字級

不只美麗織布與盪鞦韆具科學原理,就連我們吃進嘴巴裡的原住民傳統食物,也能從中找到熱能傳遞的科學原理。

林春鳳以阿美族傳統祭典中常看見的原住民食物「toron(麻糬)」為例指出,想要作出軟Q有嚼勁的toron可不簡單。阿美族長老總叮嚀年輕的族人一定要能趁熱揉搗麻糬,才能保有彈性Q度。

為什麼一定要趁熱搗麻糬呢?林春鳳表示,這是因為溫度的高低會影響分子的動能,當糯米加熱時,其分子會因獲得能量而提高動能,使其距離增加而讓分子有空間可以跑動,這時候只要趕緊趁著熱度揉搗,就能破壞糯米分子的原有結構,將一顆顆小分子緊密黏在一塊,讓麻糬變得軟Q有彈性;但如果等到溫度降低後才開始搗麻糬,就會導致分子沒有空間可以移動、無法展現Q度。

台北科技大學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華國媛表示,就如同原住民常用石頭或石板來烹煮或烘烤食物般,其原理也和熱能傳遞有關。她表示,石頭不只具保溫效果,更能將火的熱能平均分散在石板上,幫助食物平均受熱,避免食物因熱能傳遞不均而烤焦。

「只要多用心觀察,就能從生活中發掘千變萬化的科學原理」,林春鳳表示,科學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讓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從中培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所以團隊才會特別從日常生活的事物出發,讓學生了解科學原理其實和生活密切相關,讓科學教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的艱澀文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