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自耕農 大有生機

劉安倩 |2006.09.03
1684觀看次
字級

遊走水泥叢林日久的城市人,若覺得與泥土親近得太少,
也想過自給自足的簡約生活,不是自家有後院,大廈有頂樓,
就是到市郊租塊地,當個城市鄉巴佬。
自己種菜自己吃,各地的農會都闢有「市民農園」,
開闢「自然農耕」的社區大學也不在少數。

農場族
桃園縣龍潭鄉高原市民農園佔地一公頃,緊鄰宏碁渴望園區,視野極優。農友謝國義於民國八十八年間接受農會輔導成立,農園內以廿坪為一單位出租,年費僅四千元。三年來,吸引四十多名民眾承租,尤以白領階級佔多數,承租農地者不乏博士、校長、主任、醫生、老師,他們一來農園,常卸去鞋襪融入田野中,執起水管為蔬果澆水。見鄰近菜園主人沒來,還會順便幫忙照料。

自力族  
台中市有一群人經常利用閒暇,到逢甲公園社區有機農場客串農夫,八年下來,栽植出不少蔬菜,自家食用之餘,並成為有機商店的供應商,口碑相當不錯。由逢甲公園社區主導、七十多戶參與的西屯有機農場,已經成為台中市的模範農場。八年來,這些都市農民都不用農藥、化肥,栽種出各種不同的蔬菜,如小黃瓜、地瓜葉、絲瓜、蓊菜、白鳳菜、明日葉、香茅等,不但長得非常健康肥美更少有病蟲害。有機農場內還可以發現蝴蝶、蜻蜓、小瓢蟲、金龜子等昆蟲蹤影。

愛心族
台東市新園里牧師牧師高忠輝和溫淑英收容受虐孩童,他們對這些孩子視如己出,開墾牧師父親高明信在山上的一塊土地,種菜、養豬,成了一家子的主要食物來源。住過葡萄園之家的孩子總計五十名,孩子多、開銷大,每到寒暑假,高忠輝就帶著孩子到種菜養豬的山上鐵皮屋住,一方面讓孩子體會自然,一方面節省水電費。

校園族
「下課了,趕快去菜園除草澆水。」和美鎮新庄國小師生種菜種出興趣,原本荒蕪的草地變成生氣勃勃的教學園區,菜園規模越來越大,目前栽種空心菜、大白菜、包心萵苣、地瓜、大蒜等近十多種蔬葉,收成後由學生帶回,或舉行班親會時烹煮共享。
「那是花椰菜、那是包心菜和高麗菜,長在旁邊的是雜草,我們要拔掉,拔草要小心,尤其是靠近蔬菜根部位置,空心菜多澆水沒關係,包心萵苣保持土壤潮溼即可。」農家出身的施景文總是對學生耳提面命,多用點心,很快會有收穫酘酘。
  秀水鄉立托兒所擁有一處占地約四十坪的有機菜圃,學校親子活動,全校師生和家長將採收早熟的高麗菜來包水餃,享受自己種菜的成果。
托兒所行政組長林美芬說,全校共有十六班共四百五十名小朋友,每年十月初學校採購不同菜苗,包括茄子、高麗菜、綠色花椰菜、包心菜、A菜、包心A菜、長年菜等,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二株菜苗,按班級種在菜圃,由導師指導小朋友如何翻土種菜、定期到菜圃觀察蔬菜成長情形、除草和抓菜蟲。

體驗族
范元哲從國中老師退休後,參加松山大學的「自然農耕體驗營」,和十四位同學每星期一到內湖上山種田,十八周的課程是三千元學費,學到了整地、機具、施肥、播種、堆肥與病蟲害。
「住在松山的老鄰居自己種菜,還拿來請我,我也喜歡種菜呀!像小時候,日子就快樂了。」他呼朋引伴做農夫,退休後的哀聲嘆氣完全消失,雙腿走起路來更加有勁。
 
頂樓族
「我和先生年紀都大了,自己種菜來吃,因為這樣比較沒有農藥,可以吃得安心。」一種下去就上了癮,陳阿姨說,她每天黃昏都到頂樓整理菜園、澆水、施肥,越種越有心得,也常常到農會、花市逛逛,買些新的種子回來試種,有時候種成功了,她說:「還可以分一些給朋友帶回去,繼續生根。」
陳阿姨最得意的便是香草園,裡面種有香茅、迷迭香、甜橘葉、薄荷等,她說:「這些香草類的植物,不但可以泡茶喝,還可以當作做菜時的香料。」用剩果皮當推肥,吃到自己種的有機蔬菜,成就感十足,也會對自己的栽種更有信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