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社記者董紫筠、莊美昭、天下文化提供

【人間社記者董紫筠大樹報導】由作家潘撰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審定的新書《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昨天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新書發表會,星雲大師應邀出席,分享佛館的特色及出版《人間佛國》的緣由,大師期許佛館能超越世界七大奇景,讓世界因佛館而認識台灣,看到台灣過去數十年來的打拚,以及在民主自由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
「偉大的佛陀並不需要寶塔,而是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大師強調,佛陀紀念館是眾人所成就,屬於十方大眾、一切眾生所有,而不是屬於他個人的,「若有『我』的執著,便不會有佛館」。大師希望佛館能超越世界七大奇景,「因為時代已有所進步,這樣才能對現代有所交代」。
佛館從籌備到建設,歷時超過十年,將於二十五日開幕,大師表示,在過程中並沒有困難,「因為佛陀會來解決」。他希望佛館能夠發揮提升道德和淨化心靈功能,在社會上推動「三好」和「四給」,並且促進兩岸正常交往,共創和平社會。當被問及滿不滿意佛館的建設時,大師給予「八十分」的評分。
其後,星雲大師與媒體一起參觀首次對外開放本館 「佛陀的一生」、「佛教節慶館」兩個展覽館,及可容納兩千名觀眾、擁有三百六十度螢幕的「大覺堂」,展覽館內的各項互動展覽設施,都讓媒體記者感到好奇,親身嘗試。
凝聚千萬人善念共同成就的佛陀紀念館,有太多殊勝的人事因緣值得記錄,因此潘親歷親訪,而撰寫《人間佛國》,「佛陀紀念館的規畫,完全是一部『立體佛法』,佛說的一切,都巧妙含容在建築設施中。」《人間佛國》不但呈現所有佛館建築及空間布局,所描寫的每一個設施,都有大師的慈悲導言,讀者可隨著大師的親自導覽,一步步認識佛陀紀念館,深入認識佛陀真身舍利所在的人間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