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成道後第八年,上升到忉利天為摩耶夫人說法九十天。當時優填王思念佛陀的相好光明和教化智慧,請來巧匠造了一尊佛陀的坐像。觀佛陀有如佛就在身邊,心生淨信,除種種煩惱業障,得無量精進法喜。這是為佛造像的開始,後世見佛像者,有如親見佛陀,得無量智慧與福報,實現光明的菩薩人生,契悟如來法界之殊妙。
因此,虔誠地諦觀或瞻仰佛像,是佛弟子修行中很殊勝的事。
我七歲時隨母親到宜蘭的雷音寺禮佛,第一次見到莊嚴的佛像,在禮拜中領受到佛陀對我的接納和慈悲,在瞻仰中被相好莊嚴所感動。從此,我成了佛的敬信者,佛指引我堅毅地踏上光明的人生路,陪伴我度過苦厄,加持我實現大乘菩薩的人生路。我常覺得自己有佛可以依靠,信心堅定,活得法喜充滿,這是我天天禮拜佛像的原因。
在諦觀佛像和禮拜之中,首先要專注於佛身的莊嚴,所謂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皆是佛像的象徵。所以要反省自己,待人接物要有紀律章法,並在生活、工作、求知上養成好習慣。其次是用心領會佛口所說的十二部經論,持續不斷地讀經,從中領受法要,做一位經行不已的在家行者。其三是入佛本懷,行持佛的慈悲和智慧,參悟生命中的妙喜,契會如來法界的自在。
曾經有一位學術界的好友,告訴我說「佛教教理雖好,但要拜偶像,我實在拜不下去。」我告訴他:「禮拜佛像是要從佛的身、口、意無量教化中,得到啟發,開展智慧,培養品德和清醒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屈從與迷信。所以《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透過佛像來總持一切法,力行利世濟人的事,以及成就生命的意義。」朋友聽了這番話頗有醒悟。他讚嘆地說:「現在我懂了!念一聲佛或觀想佛像,功德不可思議!主要是在身口意的相應、感動和啟發。」於是開啟了他的佛教信仰。
最近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同學,每每在下課時提出許多討論議題:包括佛陀紀念館落成的歡喜、佛像的相好莊嚴、人間佛教的旨趣、八宗弘揚的精神等等;最後,他們提出一個核心課題,「有什麼修持法門可以總攝一切法?」我說:「《般舟三昧經》裡記載跋陀和菩薩曾問過此問題。佛陀的回答:『今現在諸佛悉在前立三昧(即般舟三昧),真有行是三昧,若所問者悉可得。』定心觀想佛就在我們身邊,佛就能啟發我們,加持我們,讓我們直接與佛的一切法門相應。」同學們又問:「佛陀紀念館及大佛像的落成,能助現代人成就一切修行法門?」我說:「經上說,於佛滅後,造像幡華、眾香持用供養,是人來世必得見佛,出生死苦。」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落成,及所建造的大佛像,真是相好莊嚴。凡是前來瞻仰諦觀的人,都會在身口意上與佛陀相應,起大淨信,開自心中如來法藏,得大法樂。
延伸閱讀
作者:鄭石岩
出版:遠流
˙活出自己的如來:作歡喜生活的主人
˙清心與自在:佛法的心理學分析與應用
˙生活軟實力:及時為幸福扎根
˙妙喻扭轉人生
˙禪.心的效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