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由於歐債危機導致出口成長減緩,中國大陸十一月的消費者物價升幅,已經降到百分之四點二的十四個月來最低水準,可望讓決策當局有更大的寬鬆政策空間。
大陸國家統計局九日發布的數字顯示,十一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只比去年同月上升百分之四點二,升幅遠低於十月的百分之五點五,也低於分析師預估的百分之四點五。
此外,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的升幅降到百分之二點七,低於十月的百分之五以及分析師預估的百分之三點四,創二十三個月來最低水準。統計局表示,今年一至十一月的CPI比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五點五。
中國通貨膨脹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可能促使北京政府進一步傾向於寬鬆貨幣政策,以便在歐債危機重創中國出口與國內房市低迷之際,確保經濟成長無虞。
野村控股公司表示,中國可能在明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跌到低谷時降低基準放貸利率。野村經濟學家張智威在CPI報告公布之前說:「中國可能在下季經濟成長降到谷底時,提前寬鬆政策,包括降低利率與銀行業的存款準備金率。」
張智威預測,大陸明年第一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能從本季的百分之八點六降到百分之七點五。
統計局表示,十一月的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百分之八點八,影響CPI上漲約二點七個百分點。
其中,豬肉價格上漲百分之二十六點五,生鮮蔬菜價格下跌百分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