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為台中藝文資源舞出光彩

林明德 |2011.12.09
890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舞蹈是民俗藝術的重要環節,充分顯示民族的情感、思想與美感經驗。細數台灣舞蹈界的先行、中生兩代可謂人才濟濟,舞出台灣活力,例如劉鳳學、郭惠良、蔡麗華、林懷民、樊潔兮……等。然而,當中郭惠良(1940~)的表現,堪稱獨特,她的舞蹈生涯半世紀,集采風、創作、教學與研究於一身。

如果說人生是齣戲,那麼投身舞蹈藝術的郭惠良,她以肢體語言譜寫的劇碼,不僅輝煌了自身的舞台,刻畫出篇篇傳奇,也為台灣舞蹈文化寫下了璀璨、豐碩的史頁。在舞蹈生涯之中,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她對舞蹈教育的貢獻,無論是任職小學唱遊教師,或擔任台中市政府輔導團輔導員,或身為台中市綿綿兒童舞蹈團團長,郭惠良總是盡心盡力地投入每項教學工作,為學生編排豐富的教材與多變的表演內容,啟發學生學習之興趣,即便是年長或身體殘缺者,也能在她的教導下獲得自信與快樂。這般一視同仁、不藏私的教育精神,不只為舞蹈界培植出多位優秀舞者,也使得舞蹈文化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被耕植的更加瑰麗、燦爛。她的付出,終於在一九九三年得到肯定,獲頒教育部薪傳獎(舞蹈類)的殊榮。

或許是與生俱來對「探索」的渴望與勇於「出走」的性格,不同於一般的舞蹈家,在舞蹈的學習與創作上郭惠良總能突破一般的主流價值和規範的框架,將那些被「舞台」忽視的生活藝術與民族歌舞,融入表演之中,成為雅俗共賞的舞碼!此外,為求展演符合真實性,多年來郭惠良更走入民間尋訪原住民歌舞,親身學習、考證這些地方文化,發掘其底蘊,以作為創作的元素。因此,一件件絢麗迷人卻瀕臨斷層的歌舞藝術才得以逐一地被記錄、典藏,透過舞台展現其風華,例如八佾舞.六代小舞、九族原住民舞蹈的用心經營,至於婆姊出巡與採茶舞更舞出另一種風姿,而飲譽舞蹈界。一九九○年,她進入大陸到雲南等地采風,並將敦煌舞與安徽花鼓燈引進台灣,她為舞蹈藝術開啟宏觀的文化視野,更注入多元的活力。

二○一一年,台中市文化資產中心的典藏台中系列,擬對舞蹈家郭惠良進行口述歷史的計畫,委託中華民俗研究學會執行。我們立即與蔡麗華教授聯繫,成立籌備小組,按規畫逐步落實。我特別強調依據過去許王與江賜美兩位前輩藝師的口述歷史經驗,以及繳交《阮註定是搬戲的命》與《戲海女神龍》兩書的成功案例,我們決定四大訴求:歷史性、趣味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以作為撰寫的原則。

首先整理郭惠良大事紀,並將她的舞蹈歲月畫為四個階段,以年代為經,學經歷、事業為緯,即:成長背景、獻身舞蹈教育、浸淫舞蹈研究與交流,循序漸進,以建構其多采多姿的生命史;附帶〈別人眼中的郭惠良〉,十人提出他們對郭惠良的觀察印象,包括大陸、台灣學者與親人,這毋寧替她文字造像,為口述歷史開拓視野。

這本書型為十六開,配合生動相片百餘張,堪稱圖文並茂,透過優質美編,成為典藏範本。書名《陽光下的舞蹈牧者─郭惠良》;同步發行有聲書(影音光碟)以發揮閱讀魅力。個人覺得本書的出版具有三點嚴肅的意義:一是對投入半世紀舞蹈家表示最高的敬意,二為台中市增添一份藝文資源的成績單,三為台灣舞蹈史補上精采的史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