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一名位國二女生日前因呼吸困難及上腹部疼痛,於凌晨求助中區某醫院,醫師最初判斷為「急性胃炎」,住院進一步檢查及診療。次日清晨突然呼吸困難,經緊急連絡急診醫師先趕到插管救治;之後主治醫師跟著來院診查。但病患陸續發生疲累、呼吸困難、無力、食慾不振、胸痛等不良症狀後突然昏迷,並在診斷為心肌炎後不幸死亡。
急性心肌炎初期症狀常為輕度呼吸不適、胸痛、疲憊、無力、心悸、暈厥現象,若未予以適當治療會造成心因性休克而死亡。根據二○○九年四月九日出版的美國《新英格蘭雜誌》的綜論論文,心肌炎常因病毒感染導致,有時會肇因於急性藥物過敏性之反應,傳統上要診斷此疾病常需心肌內膜切片,今可用非侵襲性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得知。
心肌炎或者會伴隨一些病毒感染的前兆,例如發燒、肌肉疼痛、呼吸及腸胃症候。根據歐洲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常見症狀為呼吸困難、胸痛、心律不整。臨床心肌炎若伴隨皮疹、發燒或血液中噬紅性血球增多,或剛使用或施打某些藥物或多重性用藥等,也會造成過敏性心肌炎。
發病之潛伏期從不到兩周至數月均可能,心肌炎也不排除病患原先就可能因巨細胞心肌炎且併發胸腺瘤、自體免疫疾病、急性心肌擴大而致心室跳動過速與心房心室阻斷等;是否是克沙基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等亦皆有可能性。
診斷若懷疑病人有類似前述上腹部疼痛與呼吸困難症狀,只要先做心電圖並在急診室抽血心肌脢,再加做心臟超音波就可得知是否罹病;或再用心臟MRI,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疾病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是拯救病患生命唯一之路。急診主治醫師應在病患來院後第一時間就嚴加懷疑,住院後還要審慎交班給病房值班醫師及小心追蹤,才能避免發生急診併發症卻未能早期診療之遺憾。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暨嘉義分院婦產部醫師 劉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