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境內外來移民中,土耳其人占了相當高的比例,至於德國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土耳其人,其原因必須回溯到西元一九六一年。當時,德國政府大量向土耳其招募勞工,原本依據協議,這些土耳其外籍勞工在期滿兩年之後就必須返回土耳其,不過後來卻成了一紙毫無約束力的協議。
許多土耳其人一待下來就再也沒回到土耳其,家族延續至今都已經到了第四代或第五代了。但依斯蘭教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與宗教信仰,讓那些即使已經在德國生活二、三十年的穆斯林婦女,仍飽受父權社會對她們的箝制。
許多土耳其裔移民即使在德國過了半輩子了,但卻完全不打算融入這個國家與社會,不會說德語,更別提對德國有多少了解了,基於這樣的背景也沒有能力好好培育下一代,進而衍生成了德國的社會問題。
土耳其裔的許多孩子,因環境因素或語言因素,無法融入學校團體生活,約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能從國民中學畢業,低學歷與出身背景讓這一群外來後裔族群,演變成社會犯罪率最高的族群。
這樣的問題不僅出現在土耳其人身上,俄裔移民在德國販賣槍械、販毒;羅馬尼亞裔移民偷竊的行徑,在在都考驗著德國政府的智慧。
為解決外來移民所帶來的融合問題,德國政府於二○○五年修改了移民法,新的移民法規定所有要入德國籍的外來移民,一律都要經過入籍測驗考試,內容包括語言基礎的檢定(聽力、讀、寫作、會話),另外還包括了德國歷史、文化、憲法、政治現況的相關考試等。
德國月亮真的比較圓嗎?從一腳踏進這個新國度就需要有心理準備,除了德語要學,還要跟德國人一塊兒在社會上爭碗飯吃,而這些年德國失業率也居高不下,外來移民想要分一杯羹,可能比中樂透還難。
在德國的外來移民裡,越南人也算不少,其中,我在上德語課時的一位越南同學仲永,令我印象極為深刻。他在還沒來德國前曾在胡志明市擔任建築師,在越南算是受過相當高的教育。因為娶了在德國土生土長的越南裔妻子而移居到德國。
仲永跟著老婆一家三代住在一起,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老婆體弱也找不到工作,因德國生活水平相當高,他們除了靠政府給的津貼過活外,不時還需要做些勞力工作來貼補家用,他跟我說,他上德語課程的費用,是向德國紅十字會申請補助的。
對於未來,他並無法樂觀看待。他說,雖然他在越南是建築師,聽起來似乎不錯,但是德國本身就有許多念建築系的學生,畢業後也都因為僧多粥少很難找到工作,更何況是一個外來移民。
他還說如果工作沒下落,更別提生小孩了,他曾試著跟老婆商量回越南生活,不過老婆說她從小在德國長大,不可能再回去適應另一個國度的新生活。
像這樣原本是一樁美妙的越洋愛情,卻因不同國籍導致的就業與經濟問題,使得他們倆的婚姻勢必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許多人總夢想著到另一個國度去生活,但對外來移民來說,幸福過日的當然有,但通常都要比以前在自己國家生活更努力、更積極勇敢,才有辦法在德國的社會中,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