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嘉義縣沿海地層下陷嚴重,將房屋架高、移動、轉向的「聳厝」技藝應運而生。東石鄉下楫國小師生昨天體驗老祖先智慧,拉繩子移動滾軸上的東南西北營小廟宇實體屋,直呼大開眼界。
永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淑晴指出,朴子市永和社區舊名「應菜埔」,日據時期開始,地層下陷情況加劇,房屋隨地基陷落,甚至滑動移位,清貧農家沒錢搬家,更買不起新房子,聳厝技藝成為應菜埔居民的保家之道。
黃淑晴說,聳厝技藝分為架高、移動、轉向。分別為以千斤頂將房屋撐高,在底下墊沙包水泥抬起房子;將整個地基翹起,擺置好滾軸,由人力拉動遷移;部分房子講究風水或方位不佳,則請聳厝師傅將房屋撐起換方位。
應菜埔是聳厝發源地,技藝擴展全台,目前有三支專業團隊從事聳厝工程。嘉義縣沿海東石、布袋與屏東縣等地層下陷嚴重地區,都可見到聳厝師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