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還在被窩裡,被一個女生歇斯底里的叫罵聲驚醒,還夾雜著甩門的「砰!砰!」聲,與小男生微弱的「不要,不要」哭喊聲。我趕緊披了外套,尋著聲音來源,查看是否有「家暴」的危險跡象,豎起耳朵,原來是二樓的新住民太太阿雪。
「我只是叫他起床,他不起床,還跟我頂嘴,我罰他關廁所!」「進去啊!進去啊!」可以想像她邊跟先生吵架,邊拖拉著兒子進廁所的畫面。
阿雪氣急敗壞,潑婦罵街的嗓門,愈來愈大聲,接著是小孩一陣尖叫:「我不要!我不要!」小雪先生在一旁壓低嗓門,求饒似的:「拜託,他只是個小孩,妳用講的就好,不要這樣處罰他。」
阿雪提高嗓門尖叫著:「那你顧啊,你教他啊,你從來都不管,只會要我怎樣怎樣,你教他啊,你幫他準備早餐啊,你陪他啊……」連珠砲似的不讓她先生插話。
「好了,好了,今天我送他去安親班,妳就不要生氣了。 」她的先生想盡辦法安撫阿雪的情緒。
「不行,我就是要處罰他,進去廁所裡,進去,進去…… 」接著阿雪又發瘋似的一直重複剛剛叫罵的話,歇斯底里的咆哮,尖銳又刺耳的聲音畫醒整個社區。接著是他們夫妻嘶吼的爭吵聲,誰也不讓誰,只聽見小孩一直嗚嗚地哭著,一家子折騰了好久,讓人捏把冷汗,然後幾聲甩門聲之後,突然靜止了。
阿雪小小個子,心地很善良,先生收入很不錯,卻因之前的賭債而無法支應她和小孩的生活費,使得她必須到電子工廠上班。因為是新住民,常被主管特別「關照要求」,所以她不敢遲到,在工作上也戰戰兢兢。
每天早上,上小二的兒子起床,不吃早餐,又拖拖拉拉。她要上班前,就得跟小孩拔河一般,左勸右哄,軟硬兼施,耗費很多精力,總是拖到無法再拖了,才跳上機車,快速飆到公司。而先生早上十點多才上班,可是對小孩的事一向不管,卻要求她不能打不能罵,而且要疼小孩。
工作壓力大,雖知小孩有情緒表達的問題,她也沒多餘的時間陪伴;先生又不參與小孩教養的事,慢慢的,她覺得自己沒有帶好小孩,又不知用什麼方法來帶,在台灣舉目無親的她,凡事都只能自己往肚裡吞。
我看阿雪,就像看到從前的自己。曾經我也會失去理智的罵著小孩,那一段時間,是因為心裡有著久積的生活壓力,無法紓解。老想著:只有我的小孩這樣嗎?我怎麼這麼不會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後來我參加了讀書會,聽一些講座,才知道原來不只我,很多媽媽都有教養、家庭經濟、夫妻溝通上的問題。
原來不是我做得不夠好,而是我們沒有用對愛的方法,找到適合小孩的學習模式,沒有練習夫妻溝通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清楚自己活在重重的壓力下,讓體力透支了。
我很慶幸當初勇敢的走出來參加讀書會,找到經營家庭和親子互動的方法,也讓自己成長。阿雪雖然要上班,我還是勸她要撥空參加讀書會或親子講座,畢竟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看到阿雪的影子,彷彿也看見我自己曾有過需要幫助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