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小孩不會做家事,因為大人沒有空教,或者認為「自己做比較快」,就懶得教小孩做家事。久而久之,真的需要孩子幫忙時,孩子就推三阻四;「我不會!」「我要念書!」成了順理成章,不用做家事的理由。
開學之初,帶學生大掃除,我注意到有的學生用一塊菜瓜布,就可以把地板擦得淨白晶亮;有的學生擦拭吊扇、櫃子、窗戶時,會注意到死角,任何一點灰塵都逃不過他的眼睛;甚至有學生打掃時,熟練的動作和投入的神情深深吸引著我,因為即使汗流浹背,他的臉上始終有著淡淡的笑容。我發現這樣的孩子,在家裡常常幫爸媽做家事,往往是班上比較能自我管理的孩子。
灑掃進退本來就是生活教育重要的一環,因此,我特別注重班上的整潔工作,除了監督,我會示範拿掃把、拖把的姿勢給學生看,讓他們知道如何把周遭的環境打掃乾淨。我也會利用聯絡簿規定孩子回去做家事,例如:「回家刷地板」、「回家洗浴室」、「回家煮一鍋玉米濃湯跟家人分享」,有家長就在聯絡簿反映:「希望老師多出一些這樣的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得到家長的讚美,也有滿滿的喜悅。
我有三個子女,我把班級經營的做法帶回家裡。國一的兒子是「洗衣服長」和「倒垃圾長」,小四的女兒是「洗碗長」和「拖地長」,大班的小兒子則是「鞋子、桌椅整齊長」,媽媽負責煮菜,爸爸負責遛狗,大家各司其職,就沒有推拖的理由。當然,爸爸、媽媽也常負責「幫忙」和「收尾」的工作,畢竟小孩做家事已值得鼓勵,就不好再用一百分的標準要求他們,我們大人除了一起幫忙,也在女兒念小一,還不能把碗洗乾淨時,順手偷偷又把碗洗了一遍。
除了規定的工作,我在做菜時,女兒也常問我:「需要我幫忙嗎?」她很愛幫我切菜、炒菜,當我在煎蛋時,三個孩子更搶著要幫我打蛋。和孩子們一起在廚房工作,讓我們有更多話題可聊。
全家一起做家事,不僅可增進親子關係,也可以創造一個優雅、乾淨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