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成立於一八五三年的博士倫(Bausch & Lomb)是一家全球性的眼睛保健公司,年營業額二十億美元,產品行銷全球一百多個國家,自一九八七年登陸中國以來,博士倫幾乎成為隱形眼鏡的代名詞。
新加坡衛生部去年發布通告,當地三十九名角膜炎患者中,所有人都佩戴了拋棄型隱形眼鏡,並使用博士倫清潔護理產品;博士倫公司配合進行調查,並主動通知零售商停止在新加坡銷售該產品,直到調查結束為止。但在中國內地,博士倫公司並沒有任何停止銷售的舉動。對此博士倫的解釋是:中國現在銷售的潤明護理液百分之九十八是本地生產,中國博士倫的護理液生產線是全自動無菌灌裝生產線,已通過ISO9002和ISO14001標準及國家醫藥檢驗總局的檢查。從吹瓶到灌裝成瓶一次完成,不接觸外在環境。
為什麼在新加坡、香港能主動停止銷售,但在中國大陸卻仍然我行我素?是不是太不把中國大陸消費者當回事?面對媒體和公眾的質疑,博士倫委託公關公司就相關事宜發出公告,並採取三項措施。首先,博士倫加強了消費者熱線接聽工作,其次,博士倫加強和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最後,博士倫還派該公司醫學專家到重要銷售點走訪,化解消費者的顧慮。然而在這份申明中,博士倫並未就有關銷售方面採取進一步措施,也就是說,博士倫可能致病的護理液仍將正常銷售。
事件發生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宣布,由於被懷疑可能與眼部罕見疾病相關,博士倫公司將主動暫停發貨,拖了三個月博士倫中國向媒體發布公開聲明表示,從即日起自願在中國停售產品。公司估計,此次全球回收行動將使公司損失五千萬到七千萬美元。消息公布後,博士倫公司的股價一度上升百分之五點五。不過,事件發生後該公司股價跌幅超過了百分之三十。
案例啟示: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常會認為運用自身高級技術,可以引導中國人消費;殊不知網路時代,中國消費者維權意識興起,如果讓中國消費者感覺自己是次等消費者最後必定大敗。
一、博士倫宣布在全球永久停止生產並回收產品,三個月的風波終於暫時告一段落。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死扛著不投降,但卻不得不在頑固了三個月後,繳械投降了。這三個月的拉鋸戰,不僅讓博士倫的銷售業績受了很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由於其頑固不化的態度,使其社會形象遭遇嚴重的打擊。
二、違背速度第一原則:雖然博士倫很主動地與媒體進行溝通,但是沒有「把事件扼制在萌牙狀態」為原則,結果使此事沸沸揚揚地鬧了三個月,真是得不償失。博士倫CEO表示「消費者的安全是博士倫最優先考慮的問題」,說實話,這句話如果是放在三個月之前,新加坡開始對其安全性質疑時說出來的話,的確會很感人,會為博士倫掙得不少形象分。遺憾的是,太晚了!
三、違背權威證實原則:由於這次風波是各國家或地區衛生部門所關注和質疑的,因此博士倫公司無法得到權威部門的支持。這註定博士倫是個不折不扣的輸家。行銷案例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