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這首「外婆的澎湖灣」,是葉佳修作曲的校園民歌,傳唱一時,沒有到過澎湖的同學,想必也從歌詞中對澎湖的陽光、沙灘、仙人掌……充滿了憧憬。其實,離島的澎湖不僅有美麗的自然生態,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非常值得我們尋幽訪勝。
譬如第一級的古蹟,澎湖就有三處,一是台灣最早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據傳在明萬曆年間,便有媽祖廟的存在,其次就是台灣巡撫劉銘傳,在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建於西嶼鄉外垵村的「西嶼西台」,和同在西嶼鄉內垵段,建於光緒十三年的「西嶼東台」。澎湖舊稱「平湖」、「進嶼」或「大山嶼」,西嶼則稱「漁翁島」。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法將孤拔〈Amedee Courbet?〉率遠東艦隊攻台、澎,澎湖不守,眼看就要危害到台灣,幸賴劉銘傳奮戰才得以保全。
中法議和後,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台灣建省,以劉銘傳為首任巡撫,籌畫台、澎防務,因而在西嶼鄉內垵、外垵二村間的臨海高地上,建立了今日我們看到的「西嶼西台」與「西嶼東台」。
三面懸崖峭壁的「西嶼西台」,城垣為玄武岩疊砌的混凝土構造,堡內曲折,同學參觀時迷路的話怎麼辦?安啦!因為裡頭通風,採光也不差。
登上拱形甬道,環顧四周,猶能遙想當年守土禦寇捍衛家園的英雄。到了傍晚欣賞西嶼晚霞時,會覺得到澎湖一遊特別充實喔!
(相關網站www.mayland.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