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十二月一日是世界愛滋病日,關懷愛滋患者的台灣露德協會昨天公布台灣地區三百四十七名愛滋感染者「生活現況調查」的報告,指出感染者最關心「治療費用」、「發明解藥或疫苗與否」及「感染者的權益」,而超過四成的感染者經常性孤單,並有工作及經濟上的壓力。
自台灣發現愛滋病至今年十月為止,累計二萬二千四百九十一人感染愛滋,主要年齡在正二十至三十九歲。以新增案例觀察,每四小時就產生一名新的愛滋感染者,民國百年可能是逼近單年二千人以上感染者的新高;疫情提高的趨勢,讓今年的台灣成為民國七十五年確診第一個愛滋案例以來,史上第三高紀錄。
感染者常面臨複雜的心情與情緒,四成以上經常或總是感到孤單、疲憊;三分之一常擔心自己會發病;另四成有工作及經濟上的壓力。七成左右感染者不敢將病情告知父母。此外有三成感染者合併C型肝炎,此現象比例亦逐年攀升,是未來愛滋治療與照顧議題上應正視的議題。
今年的「世界愛滋日」主題為「愛滋朝零努力」,目標是愛滋「零增長、零歧視、零死亡」,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說,愛滋的成因多元,希望政府制定更多友善的政策,加強防護與關懷的宣導,使愛滋歧視去汙名化。
前進偏鄉 分享防治
有鑑愛滋感染率逐年上升,教育部、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與紅絲帶基金會,共同邀國內十五所大學學生與海外義工,攜手前進偏鄉,為資源缺乏的地區作愛滋防治教育。昨在愛心代言人楊培安的帶領下,與百名義工一起擺出紅絲帶的圖樣,誓言「讓愛滋歸零」,未來要在全台國、高中舉辦六十場愛滋防治講座,其中四十場在偏鄉。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執行秘書盧國賢表示,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者,有六成未使用保險套,青少年的愛滋防護觀念仍有待加強;偏鄉地區缺乏專業師資,學校多由體育老師兼任健康教育科目,教學品質不一,因此今年的校園愛滋防治計畫特別著重在偏遠學校。講座預計邀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澳洲等國際學生加入,分享不同國家的愛滋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