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舉辦過世界運動會與聽障運動會後,又申辦世大運成功,這對未來申辦其他國際大型運動會,絕對有幫助。
但在欣喜之餘,個人認為,承辦國際賽事除了國際知名度,及經濟效益外,還有提升軟硬體功用,硬體當然是建設國際級的運動場館,軟體最重要的是選手實力。
體育實力是國力的展現,運動會的獎牌代表實力,質量均佳會得到國際重視,因而體委會等單位應及早積極培訓選手,使承辦世大運更具意義。
距台北世大運還有六年多,到時能參賽的選手目前讀國高中,所以必須及早挖掘有潛力的選手長期培養;而且,有很多選手在國高中努力爭取佳績,目的之一是想升上好大學,但達成目標動力就銳減,不僅無法維持成績,甚至走下坡,所以必須研擬培訓辦法,維持實力進而更上層樓,期能和各國選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