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oin
身為農家子弟,對最近政府準備修改農保相關規定,我有一些意見請相關單位參酌。
在選舉操作下,農保金額不斷提高,雖然有政治考量爭議,但對年紀漸大、農作物利潤持續下滑的真農民來說,確實可以提供一種實質的保障。
然而,資格審查粗糙,讓假農民充斥,如今國庫大量虧損,才想到要將農保投保年限提高到十五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即使提高到十五年,許多很早就進入保險體系的假農民,再撐個幾年一樣照領,這樣的規定能遏止他們嗎?
當許多原本在鄉下長大的人,一旦在都市發展不順,或者是年老要返鄉繼承家業,卻可能被十五年的規定綁住,這公平嗎?
個人認為,就實務上看,農保虧損最大的問題在於現場的稽查,包括農作勘察,幾乎都是表面工作,才會讓許多人「乘虛而入」,只要耕作上能實際去了解,假農民要存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非部分工作人員被人情或金錢收買,造成資格審核不實,應該嚴懲。
否則,政府調查農民人數,跟加入農保的人數怎會有這麼大落差?相關單位怎能視若無睹!
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台灣的農業卻不斷被腐蝕,許多年輕人離鄉背井,造成農作人口大量減少,如果政府還要在農保的規定上吹毛求疵,請問,還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回鄉務農?
李坤隆(高雄市
/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