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考古人員日前在大陸西安一處建築工地搶救一座十六國時期古墓,出土四十多件完好的文物,包括一個彩繪陶俑儀仗隊。這座罕見的古墓葬,為研究十六國時期的喪葬習俗和社會文化生活,提供不可多得資料。
考古人員表示,十六國時期距今約一千六百年,泛指北魏在統一當時中國北方前,此地區出現十六個政權。因歷史短,政權交替頻繁,十六國墓比較少見。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經鑑定,這座十六國墓沒有被盜痕跡,文物保存較好,彩繪陶俑色彩鮮豔、形象生動。這是一座長斜坡墓道雙室土洞墓,南北向,由墓道、甬道、前室、過道、後室組成。長斜坡墓道,與前室之間以甬道相連。
清理出隨葬品有四十多件,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等。其中色彩鮮豔、形態逼真的人物陶俑,就像新放入的一樣,高度約在三、四十公分釐米。一具彩繪具裝鎧馬俑,戰馬身穿白底黑點的「盔甲」,「盔甲」是手繪而成。
另一具彩繪鞍馬俑,顏色更鮮豔,裝扮不同。另一組價值較高的是五個彩繪白衣鎧甲俑、五個彩繪黑衣鎧甲俑,工藝各不同。
原本這十個俑手中都有東西,但東西已消失。還有兩具彩繪騎馬鼓吹儀仗俑,一吹號角,另一馬上擊鼓。另外,還出土了彩繪黑衣男立俑、彩繪十字髻女侍俑、彩繪女坐樂俑、彩繪陶豬、生活類陶器、銅釜、鎏金銅帶扣、銅皮帶、鏤空銅排飾、貼劍、鐵棺釘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