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七次會議及《京都議定書》第七次會議今天在南非德班揭幕。今年的德班大會特別引起國際關注,因為一九九七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明年到期,是否會有第二承諾期,甚至《京都議定書》本身何去何從,都是疑問。
《京都議定書》的氣候變化談判已持續多年,始終曲折前行。二○○七年十二月的峇里島氣候大會上,美國退出,造成震撼。
兩年後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要求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以支持他們開展減緩氣候變化行動,第一步是在二○一二年前提供三百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到二○二○年,每年對開發中國家提供一千億美元資金。
但兩個核心難題卻始終難以突破:一是已開發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減排指標;二是資金和技術支援開發中國家始終無法兌現。在二○一○年的坎昆會議上,日本甚至公開反對《京都議定書》。
時至如今,三百億美元到位不足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還是原先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的發展援助換了「包裝」而已。
早些時候,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調:「我們不能承受拖延,不能讓最窮的人和最易受損的人來承受代價。」德班大會能否求得「新進展」,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真正公平原則,已開發國家得拿出更有誠意的實際行動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