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面向世界,與世界接軌的亞洲作曲家聯盟(簡稱曲盟),相隔十三年,第五度在台灣舉行世界年會暨音樂節。曲盟共有十四個會員國,今年共有包括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香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色列、紐西蘭、澳洲及台灣等十二個國家一百多位作曲家與會,三大公立樂團、六大中西樂團共襄盛舉。
亞洲作曲家聯盟第二十九屆年會暨音樂節將自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一日展開,九天八夜大會將有三十個研討、論文發展等活動及十八場音樂會,演出場地包括台北、台中、新竹等處。十八場音樂會演奏的曲目,都是曲盟向世界各會員國,和非會員國公開徵稿而來。
演出作品由來自二十二個國家、四百八十六件作品中,選出一百首作品,其中包括日本作曲家松下功為兩把尺八與國樂團所做的《天空之舞》, 日本列為人間國寶的尺八大師山本邦山將偕同其子山本真山專程來台,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共同演出。
而紐西蘭作曲家巴蒂,為爪哇歌者普特拉及管弦樂團創作的《帕拉然:愛與戰爭之詩》,普特拉將親自來台和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潘皇龍創作《普天樂》將結合管弦樂團、鋼琴、古箏、管風琴,及北管樂團近一一○人在舞台上,振奮揭起二十六日的開幕音樂會。
十一月二十八日的「東西對彈」中西樂器混合室內樂音樂會,包含馬來西亞、德、韓、香港、土耳其、台灣的曲目,呈現更多元、包容的音樂性。
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潘皇龍表示,第二十九屆音樂節的主題,從傳統出發,走進現代,規畫八天共十八場的演出、論壇與比賽,參與演出的音樂團隊包括了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采風樂坊、小巨人絲竹樂團、台北室內合唱團及國內外音樂家,無論是音樂種類、作品編制,乃至於參與演出的人數,可說是打破了台灣音樂展演的紀錄。
亞洲作曲家聯盟官方網站:http://www.acl-taiwan.org.tw
《小檔案》 亞洲作曲家聯盟
「亞洲作曲家聯盟」由已故前輩作曲大師許常惠於一九七一年十二月發起,當年他邀集了日本作曲家入野義朗、藝術經紀人鍋島吉郎、南韓現代音樂協會負責人羅運榮以及香港作曲家林聲翕等,在台北召開籌備會議達成共識;期盼聯合亞洲音樂界,透過論壇與新作發表等形式,拓展亞洲音樂。
一九七三年,曲盟在香港舉行成立大會,由香港與來自台灣、日本等地的作曲家共同舉辦第一屆音樂節。一九七四年在日本京都舉行第二屆大會。一九七五年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辦第三屆大會確定了組織章程。從此,定期由會員國輪流主辦大會暨音樂節,共同推展亞太地區音樂創作風氣,發揚亞洲音樂之文化傳承;同時也成為亞洲傳統音樂研究、保存與發揚光大的重要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