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史
西元一九七四年(民國六十三年)
●政治意識突然保守,公營機構競拍愛國片。今年中影抗戰片《英烈千秋》大受歡迎,從一九七六到一九七八年間,年度賣座冠軍都是愛國片,如《八百壯士》、《筧橋英烈傳》、《汪洋中的一條船》。
●政府規定以外片配額基金輔導國片。
●中製拍攝政宣國策電影《女兵日記》、《大摩天嶺》。台製遷至霧峰。
●胡金銓繼續完成《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
●姚鳳磐在台倡「鬼」片,計有《秋燈夜雨》、《秋夜孤魂》、《寒夜青燈》、《鬼琵琶》發片,極盡聳動之能事。內容不外鬼魂復仇,情欲貪財懲戒,披頭散髮青面獠牙,間或增加音效嚇人,內容意識有待檢討。
●劉家昌以《純純的愛》、《雲飄飄》捧紅巨星林青霞,取代甄珍成為台灣最重要文藝愛情片明星。
●李翰祥的《大軍閥》、楚原的《香港七十三》、《朱門怨》在台上映。
●李行、白景瑞、陳耀圻代表的文藝主流爭相拍攝愛情片,如《白屋之戀》、《東邊晴時西邊雨》、《海鷗飛處》、《晴時多雲偶陣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