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發明人,最近覺得在台北生活真的很幸福,先是九月上旬在南港展館的文化創意展很有看頭,緊接著九月底在世貿一館的iNST國際發明展規模創歷年之最,接下來十月陸續又有系列大型國際設計展在松山文創園區、南港展館、世貿一館展出,好似國慶煙火般,精采和著歡呼一個接一個。由於這次的設計展規模超大,筆者謹挑選幾件案例與讀者分享。
首先介紹在世貿展館的作品,如圖一所示,這次國立聯合大學工設系共襄盛舉,特別舉辦了YDW 2011「手感之美」國際設計工作營,考量到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設計創作若能與在地文化結合最能彰顯文創特色,因此,該設計營以苗栗藺草編織工藝為主軸,透過創新設計思維協助地方傳統工藝升級,落實社區永續發展的長遠目標。此活動讓多位參與營隊的國外知名設計師大感驚訝:原來台灣的藺草可以編的這麼美!可以做出這麼多種日用產品!
的確,換個素材發揮創意,傳統商品也會令人驚豔不已,畢竟沒有人規定包包只能用皮革、布料製作!
如圖二所示,南港展覽館也有另一個材料創新應用的好作品,創作者李先生有咖啡達人的封號,尤其對冰釀咖啡有深入研究,他從多年實務經驗發現,傳統木質咖啡壺架怕受潮長霉,若裝進貨櫃漂洋過海外銷,往往因熱脹冷縮導致龜裂,以及組裝孔位很難對準等缺點。於是,李先生以板狀輕金屬取代木材,全新的咖啡壺架解決了上述缺點,又可以做薄呈現精緻質感,鋁板材上頭除了中華文化窗框之圖案做鏤空裝潢,更預設孔洞讓一座座壺架可組合變身成美觀的置物架、酒架、書櫃等家具,也解決了傳統壺架因重心位置高容易傾覆的困擾。李先生又特意將西方喝咖啡的文化,藉他的創作與台灣的傳統飲茶文化做結合,壺架的左方是香濃的冰釀咖啡,右方是甘醇的冰滴烏龍。
當然,在松山文創園區的第五館也有很多筆者喜歡的創作,該館大量使用了台灣特有竹篾當裝飾,在眾多的精緻竹藝中,如圖三所示,主題名為「鐵竹椅—禪椅」的創作由邱錦緞、Nendo合作完成,外觀看似一般的竹椅,其實是以鋼鐵材料製成,作者擷取傳統竹器於彎折處會施以削薄處理的手法用於鋼管椅之施作。松山文創園區很大,逛累了不妨到最後一棟的琉璃餐廳用餐,如圖四所示,裡頭可欣賞楊惠珊的琉璃搭配FRP之複合媒材大型創作。或者,逛累了也可以點杯飲料坐在戶外,順便欣賞自己坐著的咖啡桌、椅,竟然是以放大版的摺紙概念做成的。總而言之,台灣上一次舉辦類似的大型國際設計活動是17年以前的ICSID年會,各位千萬別錯過了建國百年難得一遇的創意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