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典故】 枯木逢春

心文 |2011.10.27
9189觀看次
字級

「枯木逢春」,禪林用語,原意是指乾枯的樹木在春天時,又有了生機。此語出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僧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稀有』。」

禪堂裡有人提問:「枯木逢春」是悟道的內容嗎?大乘山和尚的回答,意在說明:真如佛性的道理不是世俗之理,是出世間之理,就像枯木逢春般為世間稀有難得,故有「千年枯木逢春,一代曇華現瑞」之語。

所謂「枯木」,是比喻無心的狀態,或只是執著於坐禪以求開悟,而沒有度眾利他的功用,在叢林中,通常會被貶稱為「枯木眾」。是以若將「枯木」比喻為「佛性」,那麼「逢春」就是遇著機緣,開花便是隨緣而生的妙用。

《五燈會元》裡有「婆子燒庵」的公案:有一老婆子供養一位禪僧二十多年,平日都由一位二八年華貌美的女子送飯奉侍。一天,她叫這女子趁其不備抱住禪僧,問他現在感受如何?和尚卻說:「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意思是說:就像枯木佇立在寒巖上,沒什麼感覺。

女子轉述此話,老婆子卻暴跳如雷,認為二十年只養了一個俗漢!於是將和尚趕走,燒毀茅庵。

這則公案主要闡示修行者不僅要斷絕一切念想,不受外境的誘惑,而成枯木寒巖的狀態;還要能徹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才是真正修行。亦借由「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兩句,用來形容枯木逢春天後又有了生機。

《景德傳燈錄》記載大梅法常禪師相似的偈頌:「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也暗喻修道者的明心見性,即使酷寒後春來的生機,亦不為外境所動;只因此心原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之根本,故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因此,後人多用「枯木逢春」來比喻從絕望中重獲生機,見《四庫全書‧集部‧在軒集》:「汝等幽篁睹日,枯木逢春,同來聽法聞經,正好明心見性。」能聽經聞法,得以明心見性,猶如臨巖枯木,再得逢春般的盎然生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