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兒,約伴近窗飛,
不為瓶中花有蜜,
只緣聽讀護生詩,
欲去又遲遲。
——杜蘅補題
此幅圖文描繪出兩個孩子的家居生活。
茶餘飯後,兩人臨窗展讀護生詩,輕聲細語地討論起來。木窗敞開著,窗外的景色,盡收眼底。窗前的竹簾兒半捲,一棵垂柳細長的枝條探進屋來,似乎也參與詩詞的討論。
此時,院子裡吹進來一陣陣涼風,柳條兒輕輕搖曳著;桌上的瓶花,在微風輕柔的吹拂下,散發出一縷縷的幽香。
花香是迷人的,但是小桌上,有另一種更迷人的香,那是兩位具有閒情逸致的孩子所讀的護生詩集,散放出一種獨特的書香。他們一頁頁地翻讀著,吟著書中的詩句,欣賞著畫中的故事。還討論著弘一大師和豐子愷這一對師徒是什麼樣的人?怎麼有這麼慈悲的心腸,繪作出這樣的《護生畫集》。
多麼宜人的美好環境!多麼悠閒的美好時光!多麼令人陶醉的花香和書香啊!瓶中花兒散發出的香氣,在空氣中瀰漫,飄向窗外,吸引蝴蝶飛來。
在這小小角落裡,有書香,也有花香。尋香而來的蝴蝶,尋到的是什麼香呢?翩翩彩蝶,雙雙來儀,是為花香?或是為書香?可愛的豐子愷,以杜蘅為筆名,猜透了蝴蝶的心思,他寫道:「不為瓶中花有蜜,只緣聽讀護生詩」。
在這美好愉悅的情境中,孩子、詩集、蝴蝶、柳樹、瓷瓶、花朵、小桌、竹簾,木窗等都是主角。只有春天和春光以及讀詩賞畫的人是配角。
蝴蝶兒來了,在小桌前徘徊盤旋,流連忘返,「欲去又遲遲」,牠們覺得意猶未盡,捨不得離去,還想細細品味護生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