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塔 蘊含無限佛法

平曜 |2011.10.23
1475觀看次
字級


十月十六日福慧家園共修會,由佛光山寺住持心培和尚主持,與談人福慧家園住持慧昭法師、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慧得法師、教務主任慧靜法師,以及《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中文版主任覺了法師,以「四聖塔」為主題,介紹四聖塔的建築理念、特色與意義。會中,心培和尚並清唱偈句,解說四大菩薩修持法門,以宏亮悠揚的梵唄,供養與會大眾。

主題講座開始,心培和尚開宗明義表示,一切佛法由四聖諦開展出來,四聖塔即代表四聖諦,此外,也代表了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以及「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

覺了法師首先介紹佛塔的由來及演變,並舉出不同時代建造的印度桑奇一號塔、印度正覺大塔、山東神通寺四門塔、陝西小雁塔以及上海龍華寺塔,說明印度與中國佛塔的特色。他表示,佛陀紀念館的四聖塔,是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看過多個設計後,最終決定按佛教歷史的脈絡演變,以融合金剛寶座式與樓閣式的中西合璧設計興建,每座塔每層外牆均飾以造型各異的浮雕佛像,塔內分別設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及普賢菩薩。

慧昭法師接著解說四聖諦的意義。佛陀初轉法輪說的就是四聖諦,涅槃前更一再提醒弟子,若對四聖諦有不懂之處,要趕快提問,可見四聖諦在佛教十分重要,《雜阿含經》裡,佛陀也以幾十種譬喻突顯四聖諦的難得。慧昭法師表示,佛教要大家注意苦的存在,也教大家離苦之法,四聖諦是佛法的根本和總綱目,一切佛法皆為四聖諦所攝,四弘誓願也是由此發展而來。

四大菩薩及悲智願行的精神,是四聖塔蘊含的另一重要意義,慧靜法師指出,大師開創佛光山之初,希望把四大菩薩的悲智願行展現出來,於是建設了供奉觀音菩薩的大悲殿、文殊菩薩的大智殿、地藏菩薩的地藏殿以及普賢菩薩的普賢殿。慧靜法師還即席帶領大眾誦讀各殿堂的對聯及提字,他說,四大菩薩成就的人間淨土,不只在佛光山或佛館,而是在每個人的心中,需要大家一起成就淨土。

慧得法師表示,四弘誓願前三者「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因,圓滿前三項,就能達到第四項「佛道無上誓願成」的果。他進一步解釋,眾生無始以來,被無明所蓋,愛結所繫,而輪迴生死,度眾生須有二方便,一是知眾生之所趣,二是明眾生之所疑。至於煩惱則是來自封閉的心、壓力的心,如果要愈「壓」愈「有力」,就要有開放的心、接納的心。

心培和尚指出,了解四聖諦就能了解佛法的核心,而四弘誓願是四大菩薩的大願,希望大眾都有文殊菩薩的智慧,深入了解四聖諦,並學習地藏菩薩,修行時要發大願心。最後,心培和尚感謝大眾對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的護持,希望佛館落成後,大家常來結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