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自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三日推出「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展覽,從院藏六十八餘萬件文物中精選一百三十二組件國寶精品,其中不乏多件清宮珍藏之佛教文物。
故宮表示,「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展品皆為各時代與類別中的精品,故宮綜合考量文物的歷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藝術性、人氣等因素,精選包括百餘件的器物、文獻、書法、繪畫等國寶展出,其中清朝歷代皇帝因崇信佛教,尤其偏向藏傳佛教,因此故宮佛教藝術典藏,除清宮舊藏藏傳佛教藝術文物外,亦有向收藏家彭楷棟購買及他捐贈的金銅佛像造像。
本展佛教國寶中,年代最久遠的屬北魏太和元年(西元四七七年)的〈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其主尊、背光與台座保存完整、作工精細,圖像內容生動反映北魏佛教信仰內容,且刻有造像銘文的明確紀年,實為世界罕見精品。
展出的藏傳佛教法典中,以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清宮寫造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最受矚目,全帙一百零八函,五萬多葉經文,泥金成色飽滿,藏文書體端正,上下經板彩繪七百五十六尊諸佛,造像華麗莊嚴,裝幀考究精美,極富皇家氣派;而乾隆皇帝有鑑於蒙、藏、漢三種文字的《大藏經》皆已刊行,獨闕滿文,遂下令編修的《滿文全藏經》,也在此展展出。
有別於清皇室編修的佛經,另一展品《吉祥喜金剛集輪甘露泉》是十五世紀明朝皇室據元初譯文製作的寫繪本,以金書楷體兼雜梵文蘭札體,經卷首尾丹青彩繪金艷奪目,諸尊圖像具有強烈的西藏色彩,兼具「藏外佛教文獻」學術價值;另也有依據實叉難陀譯本再加以重譯的《西夏文華嚴經》。
除佛經外,來自西藏的〈金嵌松石珊瑚壇城〉是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年)時,由達賴五世從西藏經西寧、內蒙攜至中土,供於西黃寺中,此壇城鑲嵌色澤均勻的松綠石、山珊瑚等珠寶,無論作工、材質均為上上乘之作。另有清乾隆大將福康安帶赴台灣的〈右旋白螺〉。
宋時大理國畫師張勝溫的〈畫梵像卷〉,總長一千六百三十六公分,全卷繪製嚴謹,敷色塗金精整,共分三段,第一段畫大理國國王利貞皇帝段智興禮佛,第二段畫諸佛、菩薩、天王、護法等,第三段畫十六國王,含豐富且多元的佛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