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謂善小,不樂為之,惠而不費,亦曰仁慈。——弘一法師詩
「惠而不費」內容畫的是一位婦人在餐後將剩餘的飯菜,端到後門外,倒入一個盆中,餵養犬隻。
畫中看不見婦人的五官,但是透過豐子愷的簡筆畫法,從婦人的體態和肢體動作,可以感受到婦人是一位心地善良且勤儉持持家的女子。
正在進食的狗兒,可能是這位婦人所飼養的,也可能是一隻流浪犬,因為婦人經常餵養牠,所以每天都會到此來要食物吃。看狗兒低頭吃食物的樣子,是絕對的溫和及服從的,牠翹起的尾巴,也透露出愉悅的心情。
這幅畫,表現出舉手之勞的小善,其實一點都不小,所有的善都是一點一滴累積的,所謂積善之家,就是如此來的。人人都可以成為積善之家,弘一法師題詩中所寫:「勿謂善小,不樂為之」,即是告訴世人,勿以善小而不為,相對的觀念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善要常為,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能成就大善;小惡不可為,因為它一樣會積少成多,成為大惡。
婦人將餐桌上的剩菜剩飯布施給小狗,對婦人來說除了是舉手之勞,亦不影響其家人生計,所以用來布施給小狗,並不造成負擔,這是最實惠的布施。就像弘一法師詩句中所寫的「惠而不費」,而這種小小的施惠,其實就是慈悲心的表現,那是心中存有仁愛的人才想得到去做的,故弘一法師稱之為「亦曰仁慈」。
這樣一幅普通的畫,內容呈現經常可見的場景,經此分析竟可延伸如此多的內容和涵義,這是豐子愷的畫受人喜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