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不是刻意要跟我作對!同一個問題,每隔一分鐘就問一次,短短五分鐘的回家路程,硬是花了四十分鐘才走到,曾經為了結髮三十多年老伴的種種「脫序」行為,火大不已,直到看著先生把冰箱裡的咖哩塊當成巧克力吃掉,王傅這才知道原來老伴失智了。
五年前發病,八十七歲的王老先生,幾乎是所有輕度失智症患者的寫照,健忘、迷路,出現貪食行為、重覆現象,看似正常不過的老化退化,誰也想不到已經是失智症。
一路照顧的王傅坦言,一開始心態無法調適,常對先生發脾氣,惡言相向,直到參加了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課,認識了失智症,才有辦法調整自己,前後改變之大,連熟識的朋友都常驚呼「妳以前的憤怒都不見了,變得快樂」。
天天陪先生外出接觸人群,接受藝術治療,現在的王老先生拿起口琴,隨手就能吹奏一曲樂音優美的〈望春風〉,書法、繪畫也是一把罩,雖然沒有服藥治療,生活功能依舊不退化。
王傅分享,技巧在於只協助不代勞,開門、按電梯都讓先生自己來,不剝奪刺激的機會,盡量互動,失能速度就能延緩。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指出,不是老人家就會記憶力變差,家人應該要有警覺,國內輕度失智症患者約占百分之四,雖然記憶力無可避免會隨年齡增長退化,但仍能保有自我照顧能力,早期介入,輕、中度失智症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好,平均一年半至七、八年間可以不惡化。
邱銘章提醒,如果家人短期內脾氣異變,一直找東西、一直反覆問同一問題,就有可能是失智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