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門民主鬥士卡曼、非洲第一位民選女總統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及賴比瑞亞女權運動家格鮑伊等三位女性,透過非暴力鬥爭,維護女性安全及充分參與和平工作的權利,共同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
三十二歲的卡曼是第一位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阿拉伯女性,意義非比尋常。日前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宣布,將開放女性投票及參選地方選舉的權利。但沙國女性自由權仍處處受限,女子出門要穿長袍、戴面紗;若未獲得男性家屬允許,不能出遊、工作、接受手術,也不能開車。
可以投票卻不能開車,沙國婦女仍發出怒吼。卡曼則突破阿拉伯世界對女性的封鎖,帶領「無鎖鍊女記者組織」,號召反葉門總統沙雷,得獎後說:「我要把這個獎,獻給所有阿拉伯之春的烈士。」
格鮑伊今年三十九歲,是賴比瑞亞和平組織「賴比瑞亞女性集體爭取和平行動」的領導人;促成內戰在二○○三年結束,兩年後被選為總統。在國民眼中,格鮑伊就是賴比瑞亞的「和平戰士」。
婦女被壓迫是阿拉伯世界最重要議題,卡曼獲獎傳達的是女性在「阿拉伯之春」扮演重要角色。「少了女性,阿拉伯之春不可能成功。」賴比瑞亞反戰專欄作家格鮑伊得知獲獎後表示,「這是屬於非洲女性的諾貝爾和平獎」。
這次三名女性獲獎是向全球發出一個強烈訊息,顯示提升女性權力,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的婦女,是減少衝突,促進繁榮的重要因素。除非女性能和男性一樣擁有影響社會各層面發展的機會,否則世界就無法實現民主與持久的和平。
美國這期新聞周刊以「女性贏家」為封面標題,並以巴西女總統羅塞夫雙手張開致意的照片,當作封面人物。羅塞夫總統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的女性總統,這期周刊更以二○一一年全球女性進展報告做專集,列出二十位在世界上嶄露頭角的女性,包括剛就任的泰國總理盈拉、非洲國家卡麥隆致力提升婦女經濟地位的瓦拉瓦、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哥斯大黎加總統秦奇亞,還有美國國務卿希拉蕊。
愈來愈多女性出任領導國家的總統,代表世界民主化愈來愈成熟。目前全世界已有一○八位女性總統或總理,其中在北歐就出現八位。在美國,婦女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高過男性,年齡在二十五到二十九歲的女性百分之三十六有大學學歷,而男性只有百分之二十八。
新聞周刊進一步就一六五個國家和婦女生活攸關的項目作評比。結果冰島第一名,瑞典其次,前十名還有加拿大、丹麥、芬蘭、瑞士、挪威、美國。其中丹麥在今年九月才剛選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理。
當中東、北非各地風起雲湧的抗爭,震撼專制政權之際,女性打破了禁忌和傳統刻板印象,成為推動這波示威的主動力。卡曼說:「革命主要是推翻專制政府,但也成功破除女性因在家中、遠離公眾生活的傳統。這同時是一場社會革命。」
和平獎頒給「阿拉伯之春」相關的人士或組織,會影響整個中東地區後續的民主發展。女性已出頭,女人撐起半邊天的時代已來臨。女人獲得經濟和政治權力,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的婦女,是減少衝突、促進繁榮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