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六日宣布,二○一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現年八十歲的瑞典詩人川斯楚默(Tomas Transtromer),他獲得一千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四千四百四十三萬元)獎金。評審委員會表示,Tomas Transtromer獲獎原因,是因詩作中簡明、透明的圖像,給讀者真實的鮮明感受。
川斯楚默(Tomas Transtromer)一九三一年生於瑞典,他不僅是瑞典最優秀的詩人,也是心理學家、翻譯家、業餘音樂家。一九五四年發表詩集《十七首詩》,轟動詩壇。一九九○年因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但仍堅持純詩寫作。一九九七年,他居住的當地政府,甚至以他為名建立川斯楚默文學獎。
他擅於從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機物和科學結合到詩中,作品多短小、精煉,往往用意象和隱喻來塑造個人的內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於平靜的文字中。
川斯楚默至今共發表一百六十三首詩,除《十七首詩》外的作品,結集為《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跡》、《看見黑暗》、《野蠻的廣場》、《為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貢多拉》十部詩集,他的著作被翻譯成三十多國的文字。他最新的詩集是二○○四年發表的,內容是死亡、其預兆和經驗。
他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不但曾獲得多種國際文學獎,並多次獲諾貝爾學獎提名,一九九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曾說:「瑞典文學院應毫不猶豫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川斯楚默,盡管他是瑞典人。」
諾貝爾的遺囑要求,文學獎得主應是寫出「具理想主義傾向作品」的作家。瑞典文學院指出,無人確切知道何謂「具理想主義傾向」,而這個問題已討論了一百多年,迄今仍無定論。瑞典文學院表示,文學獎頒發並無地區和語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