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為美化環境,七股區龍山社區以茅草及竹子,搭建早年漁村魚塭旁常見的休憩場所「桶更寮」,融入創意設計建築造型,重現漁村人文意象,也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早年漁民休息睡覺的地方,消失後我們重建,如今成為年輕人談情說愛的秘密景點。」龍山里長王文財說,這種造型特殊的小茅屋是古漁村的特殊產物,有人叫做「桶更寮」或稱「探更寮」,以竹子、茅草、木材等搭建而成,冬暖夏涼,非常舒適。
龍山里民多以捕魚、養殖維生,為重現漁村的共同記憶,去年在美化社區環境時,聘請老師傅構築重現桶更寮,里民更自動自發幫忙割茅草、做竹編等。
參與搭建過程的里民黃阿滿說,建築完成的桶更寮因造型獨特,有許多出外的遊子在結婚時還特地回到故鄉,要求在此拍攝婚紗照;還有年輕學生視桶更寮為談情說愛的景點,「傳承漁村文化能如此受到歡迎,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