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水利署昨日表示,砂石採售分離制度試辦已有初步成效,後續又規畫六處河川開採一百五十萬立方公尺,預定十月底出料。明年將可再推廣至其他河川擴大實施,對杜絕盜採砂石、分散料源及平抑砂石價格應有正面效益。
水利署表示,業者在疏浚河川土石執行階段時,有時會發生藉疏浚之名、行盜採之實,各河川局人員雖努力巡守,但常遭外界質疑,因此,水利署五月推出濁水溪河川疏浚採售分離試辦計畫,讓以往外界所稱「黑金」透明量化,並抑止砂石價格上揚。
已試辦的成功的濁水溪集鹿大橋上游約三十三萬立方公尺、高屏溪支流武洛溪四十萬立方公尺砂石,經公開作業程序,讓急需使用砂石的工程業者,順利取得料源,並透過行政院公程會協調陸軍工兵部隊協助,透過工兵採砂,再發包給需用砂石的業者,避開砂石業者中間剝削。
據水利署評估,採售分離制度雖然才試辦兩個月,但初步成效良好,後續又規畫六處河川,包括在大安溪、大甲溪、汶水溪等開採一百五十萬立方公尺,預定十月底出料。明年將可再推廣至其他河川擴大實施。